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能身边非常不起眼的小东西,就有十分久远的历史。箪食瓢饮之间,尽显悠久底蕴,就以最常见的筷子来说吧,拿起是“一”,分开是“二”,两根木棍加上手就是“三”,夹起菜就是“万物”,这其中不就蕴含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么?
面粉作为中国主要两大主食之一,其背后就有深刻历史含义,就连其衍生的包子、饺子、面条、锅盔,都各有各的文化起源。作为最常吃的饺子,相传是由三国抗疫医圣张仲景的药膳“祛寒娇耳汤”演变而来,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就留下了“冬至到,吃饺子”的习俗。而包子和馒头据传就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关,相传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以后,班师回朝,路遇大河,河水湍急,大浪滔天,他掐指一算,是河中死去冤魂不满,为了平息怒气顺利回家,只能用人头祭奠。但是仁慈的军师不忍疲惫的将士和百姓再次喋血。于是就用面粉做成了人头的形状,称为“蛮头”后来慢慢演变成了馒头,而填了馅料的就叫做包子了。
而面条作为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三世纪初就有记载,当时被称为“汤饼”。面条既简单易食,又营养丰富,其丰富的做法和种类,与各地的民俗地理完美的融合起来,如吉林的冷面、河南的焖面、北京的炸酱面、河北的龙须面、济南的打卤面、陕西的油泼面、汉中的江水扯面、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安徽板面、重庆小面、四川担担面……可以说每一里的地理变化,都完美的复刻在那一碗或冷或热的美味面条中,而那一碗爽滑可口的面条也反映了那片土地所滋养的人的精神面貌:爽口弹牙的冷面配合大块的牛肉,代表了中国朝鲜民族坚忍不拔;酱香浓郁辅料多样的炸酱面象征着那是时代北京顽主悠闲舒适的斗狗遛鸟的生活;滚烫的热油浇在红火的辣椒上,一碗热辣的油泼面足以代表陕西人民务实肯干、热情好客……
面条扁长的形状,顺滑的身形,也被赋予了很多很美好的寓意。过生日的时候要吃上一碗长寿面,象征着长长久久,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在北方一直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风俗,寓意着到家了,一切顺顺利利,不用担心了。一碗面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也是一份乡愁,一份爱。
一根根面条不仅贯通中国的南北东西,也像一条条经纬线,把世界各个文明连在一起。相传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行脚的商人会随身带着面团,食用前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条状晒干,置于火上烤炙,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早期面条的雏形。不仅如此,一碗滋味鲜香的面条,也把多元的文化融入其中,以兰州拉面为例:藏族的耗牛肉、汉族的小麦面粉、西域等外族的香料、食盐、兰州的人文气息、本土的蔬菜造就了兰州的牛肉面。不仅有文化的输入,也有文化的输出,风味独特的意大利面就是最好的代表:相传面条先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帝国,再传至西西里地区,大约八世纪时传遍整个意大利和欧洲各地。意大利将面条本土化加之自己的饮食习惯,配以不同的面酱成为了世界性的美食。
一碗小小的面条架通南北,贯穿东西,把世界所有的优秀文化融于一碗;一碗面条不仅代表了父母的爱与期盼,恋人的思念,朋友的热情,也代表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健康的心。在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庚子年,生命如此的脆弱,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
最后问一句:今天你吃面了么?
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呢?快来点赞、评论交流一下吧。我是贝壳磨粉,关注我,等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