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家里在城里又买了一套房子,今年过年回家去城里的新房子,不去老家的三层楼房了。
我听了,淡淡的哦了一身,对于这个新家的热切完完全全比不上小时候家里建了三层楼房,因为,我长大了,已到了婚嫁年龄。
这套城里的房子是买给我弟弟做婚房的,再过几年,我弟弟也该娶媳妇了,这套房子不是我的家,而是弟弟的婚房。我真正意义上的家是老家那栋带大院子的三层楼房,因为,爸爸妈妈说,他们年纪大了以后也会回那里。
在我老家,哪怕家里的房子再漂亮也于事无补,必须要城里有房才能娶媳妇,于是家家户户的老父母倾其所有只为替儿子在城里买一套房,进而娶上媳妇。但讽刺的是,即便如此,媳妇依旧难娶,因为适婚男青年太多,而适婚女青年太少。
我承认,我们那里重男轻女偏严重,但我依旧感恩我的父母,虽然心里更偏爱弟弟多一点,但依旧宠我和妹妹两个女孩,供我们读书,帮妹妹进了城里最好的幼儿园做老师,一直供我读到大学毕业,他们也从不要求两个女儿一定要为家里做什么贡献,在彩礼方面也十分开明,他们也没将我弟弟宠成废物,弟弟挺乖挺争气。
我懂农村女性的地位,所以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因为毕竟和我一样大的女孩,乃至比我小几岁的女孩,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死了。
知乎上有个问答,题主问为什么现在娶媳妇这么难?有个高赞回答:当初是你要堕胎,如今又来要女孩,女孩哪里来?媳妇土里埋。
90后刚好赶上计划生育政策,95后赶上了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的时候。于是,一大批女孩就死了。农村人传宗接代的思想太浓了,像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一样,拼了命要生儿子,但只能生一个,所以必须要是男孩,人工选择性别就这样诞生了。小时候总看到身边的阿姨婶婶们偷偷摸摸的去做B超,男孩就留着,女孩就打掉。头胎是儿子的,基本不生二胎;头胎是女儿的,那是拼死拼活也要生儿子的,为了生儿子,可以将中间所有的女孩全部打掉。有个阿姨,第一个是女儿,为了一个儿子,中间足足打掉5个女儿才如愿以偿怀上儿子。奶奶说过有了B超以后,在女孩没出世之前就选择打掉;没B超时,虐杀、丢弃女婴的事在村子里也是有的。
那些为了儿子疯狂杀害女儿的父母们那时绝对没想到20多年后,他们为了传宗接代的儿子竟然娶不到媳妇了,正像大家调侃的一样:生男生女不一样,生儿将来没对象。
20多年后,这些父母才发现,刷刷刷站在跟前的全是清一色的男孩,女孩太少了,彩礼太高了,娶媳妇太难了。以前新闻说: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010年,积累的剩男人数不过100万人左右,2015年,这个数字涨到了500多万,而在2020年,这个数字涨到了1000万,2030年,这个数字会涨到2300多万。我总不大相信,觉得男多女少离我太远,可今年过节回家我是真真实实体会到了。
连我妈自己都说:和你弟弟同辈的女孩真的太少了。少到什么程度呢?一个95后小女孩,七八户人家托媒人前去求亲。据说在最丧心病狂的地方,寡妇、二婚女性、存在智力障碍女性都是抢手货。
我一耿直的堂弟天天被逼找对象,逼的烦了,直接怼他妈:你变一个女朋友给我啊,谁叫你们当时拼了命都要生儿子的。其实,堂弟,你妈妈他们当时是这样想的:总会有人家生女儿的,只要我们家是儿子就行。但每家每户都是这么想的,然后就没有女孩了。
2
我本以为在高房价、高彩礼、娶媳妇太难这样的大背景下,家乡人应该不那么拼命追求生男孩了吧,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有户人家已经生了四个女儿了,还送了一个给别人,但还没打消生男孩的念头。夫妻两个就是干苦力活的,生活的重担已将他们折磨的瘦削、苍老、沧桑,能将三个女儿抚养长大已是辛苦至极。即便如此,他们还要生男孩。
我就说了一句:“ 干嘛一定要生男孩呢?生出来也是既坑儿子,也坑女儿啊。结果,我被怼了:不生个男孩怎么行?
我选择沉默,你家财万贯,要生一个我还能理解,毕竟你生的起也想的起。可家中早已一贫如洗,无文化、无技术、无头脑,光靠苦力活养活孩子都是难事吧?即使生了一个儿子,我也预想到了这四个孩子的路:
三个姐姐的一切资源都向弟弟输送,三个姐姐十几岁就出门打工,挣钱给弟弟买房娶媳妇;最令人担忧的是,这弟弟将来能娶上媳妇吗?
四个孩子都接收不到好的教育以及完整的爱。何必要拼生儿子,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吗?英国还有女王呢。
今年是我奶奶70岁生日,我陪她到处转转时,奶奶骨子里一定要生男孩的思想时不时的冒出来,见到人家有一个女儿或者两个女儿的便要停下来问问人家:还打算生吗?我的奶奶呀,儿子女儿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何必分什么男女?况且照这种趋势下去,是要整个村子变成光棍村么?
奶奶说,哪怕全村人都娶不上老婆,我们这个村子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没人喜欢呆在农村。
这句话我是极其赞同的,叔叔一家早已在城里买了房子,我们一家也要搬到城里了,而我们那里基本家家户户都为子孙在城里买了房子,最多我父母这一辈老了还回村里,以后农村怎么办呢?
我们那个村一点都不偏远,5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省道,家家户户高楼大厦,装修的漂漂亮亮,空调wifi都装好,不少人家还有私家车,街上有饭店、旅社、超市,今年还看到了婴幼儿店。可即便如此,年轻人依旧不想留在农村。
我时常感叹: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算是这片村落最后一批种田的人。他们熟知时节规律,深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爸爸妈妈他们这一辈人还清楚地知道家里有几亩地,农忙时节还回家帮帮忙,到了我们这一代,基本连自己家里有几亩地都不知道,我小堂妹是10后,麦苗、玉米只出现在她的幼儿园课本里。爷爷奶奶这辈人是这一片村落最后的坚守者,和这片村庄一样古朴、自然、苍凉、孤寂、落寞,又寄托着某种情感与乡愁。
03
中国农村现状都和我的家乡差不多:老人是家乡最后一批守候者,年轻人都往城市里跑。我妈常说,现在过年远没有以前热闹,人越来越少。我奶开玩笑,平常家里走出来都是老头老太太。
家乡到底是什么?农村又是什么?有些人感叹农村的衰败,可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年轻人在觉醒,农村也在慢慢进步,至少我的家乡现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已经改善太多。
故乡与农村并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与美好,多的是被年轻人排斥的种种文化。
你以为农村都是青山绿水,可你见过农村的勾心斗角,宗族互斗,看不得别人富有么?你有见过女人不能上桌吃饭,无数女婴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就被打掉了吗?你有见过说三道四、管东管西、嚼舌头根的邻居亲戚么?你有经历过荤段子满天飞的所谓闹新娘么?
然而这些现象,在我今年回老家时,依旧存在。年轻人喜欢城市,是因为城市更包容,更开放。
所以,年轻人心中的故乡不是桃花源,而是说不出道不明的排斥,当然也有牵挂,毕竟那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儿时跑过的田野,滚过的水沟,逗过的大黄狗。
我一个叔叔说,以后哪怕是在农村,宗族也会越来越少。
是的,在我们那个村,我们李家里里外外加起来百来十人,算是一个大家族。
不信,我算给你看:我爷爷姊妹6个,奶奶姊妹7个,外婆姊妹3个,外公姊妹8个,我偶尔觉得走在路上撞到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我亲戚。爷爷姊妹6个,3个儿子,3个女儿,3个儿子又给这个家族带来了7个儿子,这7个儿子又给这个大家族带来了6个男丁,所以,我有6个弟弟,6个叔叔,5个姑姑等等(因此郑重提醒:和我结婚,千万不要欺负我,我们家人多,我还有个堂弟210斤哦)。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才感觉这才是年,这才是年味,这才是大家族。
可是这样的大家族以后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七大姑八大姨不烦人了,但年味和宗亲也没有了。
04
生在农村的你们说,再过多少年,中国将没有农村了?
中国的农村就如一位垂暮的老人,散发着最后的光辉,但同时,这最后的光辉里,又藏着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