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很多人带孩子来北京旅游。客居京城十几年的我,于是就多了一些与亲戚朋友见面的机会,来往接送之中,顺便感受他们的感受。
毋庸置疑,北京是一个拥堵的城市,假期里的景点更是人满为患。加上有的景点路途遥远,有的景点观赏项目繁多,一逛基本就是马不停蹄的一天。所以在北京游览,确实是一件考验人的体力活。
来旅游的亲戚朋友,因此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乘兴而来流连忘返的,一种是乘兴而来疲倦而去的。有的虽然年逾花甲,奔波几天依然精神矍铄,即便是被淋成了落汤鸡,也依然乐此不疲;可有的虽然年轻力壮,一天跑完就已疲惫不堪,吃晚饭时坐在椅子上恨不得就来一个“葛优躺”,抱怨挤和累。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已经八十岁的大娘。趁着来北京看病的机会,堂哥陪着她去了天安门,逛了颐和园。去见大娘时,她高兴地和我讲去了哪些地方,说从没想过这辈子还会来北京看看。那心满意足的样子,让人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位耄耋之年的病人。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每个人对北京都有不同的感受,他们眼里的北京,都是不同的样子。
同一个北京,有人看到的是热闹,有人记住的是拥挤,有人关注的是历史,有人感受的是文化。
我们出门旅行,大都是想换一个眼前的风景,由此换一份美丽的心情。但很多时候恰恰被颠倒过来,出发时的心情,却影响了旅途上的风景。
物以己喜,物以己悲,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形。开心时,看世界的眼睛自带了美颜功能,万物赏心悦目;愁苦时,再美的风景都会蒙上一层滤镜,因此暗淡无光。
世界万物本没有颜色,只是折射了光,才变得如此五彩斑斓。而我们的心情,恰是那束照耀万物的光。
02
每次同学聚会,无论怎样开场,最终都能顺利、快速地到达“忆当年”的环节。
曾经一直以为,当年的我们是“同一个母校、同一个梦想”,但几次聚会下来,我慢慢感受到,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母校模样。
岁月流长,细碎的记忆逐渐淡忘,但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却在脑海里反复打磨,历久弥新。
有人牢记心头的是埋头苦学的枯燥乏味,有人最为怀念的是挥汗球场的酣畅淋漓,有人念念不忘的是情窦初开的羞涩懵懂……
这些场景,深藏在每个人的心底,慢慢又变成一张张明信片,成为记忆中的风景。那就是他心中母校的模样。
乐观的人,会记住快乐的事。在他们眼里,那是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悲观的人,记忆里留存最多的,是悲伤和负面的东西。老师的批评,甚至同学间一句无心的玩笑话,都可能刻在心底。在他的眼里,那不是一段洒满阳光的回忆,甚至还可能是一段痛苦的历程。
我们常说耳听为虚,我们相信眼见为实,可很多时候未必所见即所得。带上主观的眼镜,客观的事物也未必客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而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只是因为心情不同罢了。
人生就是一场长长的旅行,每个阶段都是一道风景。旅途上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心情,看到的风景亦不同。
03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心理投射效应,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冲动、愿望等映射在另一个客体上的现象。如果是好的投射,客体就会被美化,如果是不好的投射,客体就会被丑化。
心理投射效应是一个西方理论,小说《摆渡人》中有最好的诠释。女孩迪伦遭遇车祸死去后,他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说,你的身体就是你心像的投射,荒原也是。迪伦面前的荒原阴雨绵绵,沼泽泥泞,面对荒原时的忐忑不安和手足无措,恰是她准备去见久未谋面的父亲时的心情。
对心理投射规律的认识,东方文化其实也早已有之。
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世间所有的事,都是人内心的投射。你看到什么,就说明你心里有什么。
我们眼里的世界,就是一面可以看到我们内心的镜子。你看见的世界,就是你的样子。
你用什么心态来看这个世界,那么世界就会给你什么结果。你是善良的,你所在的世界就是温暖美好的,你是愤恨的,你所在的世界就会充满了愤怒和杀机。
万象由心生,喜怒由心定。世间万物皆是由心而起、由心而灭。旅途中,只有不念于情,不困于心,才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有人说,旅行的最大意义,就是看见更美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但我看到更贴切的一个回答是,旅行的最大意义,就是提升自我评价和认知。
我们选择旅行,就是想暂离熟悉的居所,奔赴另外一个地方,给平淡无奇的生活开一道缝隙,在缝隙里享受阳光海岸,品味鸟语花香。
我们的目的是放松身体,舒缓心情,其实最重要的,却是改变认知、改善心境。改变了心境,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平常的存在,只有我们的内心是不平常的。当一个人改变了心里的问题,才会由内而外地改变外在的世界。
身未行心已远,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和不能脱身的无奈;身已行心未远,那是遭遇了一场不走心的旅行。只有身心都在路上,解放了身体,放下了情绪,才能看到大好河山的原风景。
愿我们每个人的旅行,都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收获一份美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