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周围总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起早贪黑,拼命去挤地铁;他们总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着屏幕,�而且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用手不停地按鼠标或键盘的声音;有时为了一个任务不停地在路上狂奔;有时则是拿着一支笔紧皱眉头沉思,似乎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怪物挡住了去路。
或许当我们见到他们这么“努力”的状态时,都会忍不住在内心默默地点赞,羡慕他们这么有能力、精力充足,仿佛永远都是在工作的状态,毫不懈怠。
可是,你是否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努力工作”都能获得“提高”呢?
working hard ≠ improving 努力工作≠提高
我们总有一种错觉,似乎每一个用功的人一直都在在努力、勤奋、上进,所以最后他的地位、能力、价值越来越大,让人眼红;于是大家纷纷效仿,拼命做出“努力”的假象。
你昨天加班了?好,我晚上也要加班!
你今天又刷了一套题?好,我晚上回寝室再看几十分钟书!
你今天看完了一本书?好,我等会要把那本新书看完!
你钢琴十级了?!!好,我要把放在家里很久没有动的吉他拿出来练练!
你会画画啊?!好,我要去报一个线上“手绘培训班”!
天哪!你升职了!不行,我要好好学习一下,诶这**课程看起来不错,也不贵啊!那我就报一个吧!
可是,为什么自己工作/学习这么努力,却毫无改观呢?
“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也做了这些事情啊!我做的比他还要多!我花的时间比他还要多!为什么他能够成功而我没有?”
当你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恭喜你,自省更深了,距离解决核心问题又进了一步!
你有想过其实很多时候,你的工作仅仅只是在“表演”吗?
Eduardo Briceño 在 Tedx 里给出了他们团队的研究结果与观点。他们认为,我们的生活中有两种区:学习区与表演区(the learning zone and the performance zone.)
学习区,顾名思义,就是专注于学习;
当我们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集中精力于我们还没有掌握的部分,这就意味我们总是甚至必须去犯错,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这也是我们最喜欢、最常用的方式,这最容易令我们学到东西。
而表演区,与学习区大为不同——
当我们处于表演区时,我们总会尽自己所能使自己做的最好。
在表演区的我们就会集中精力于我们早已经掌握好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使自己的错误最小化。
这两种区域各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它们是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了这么久,默默无闻、毫无提升呢?而有的人在自己的事业上做的风起云起、收益颇丰?
这就需要我们非常清楚,我们何时才能处于学习区、何时才能处于表演区了。
举个例子🌰:
每个正在为高考而奋斗的学生现在应该处于什么区才最合适呢???
众所周知,高三的学生的头等大事就是“学习”“高考得高分”了。高考时,他们要把曾经所有学过的知识统统用上,用尽洪荒之力以祈求自己能“榜上有名”,上重点大学。在高考之时,他们理所当然的是要处于“表演区”。
对于每一个考生,高考就是他们高中三年里最大、最重要的舞台,他们必须“好好表演”。
这样看来,除了高考以外,高考前的所有时刻都应该是属于“学习区”的。而这也很符合每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要准备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好好记录下来,勤于总结”、“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只是一个检测你水平的工具而已,要好好利用它,来检查你现在的复习水平”、“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考砸了不要伤心,这还不是高考,重要的是你能够从错误中发现问题,保证高考的考场上不要犯类似的错误”、“高考才是我们的核心!”、“考试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检查你们的复习情况,作对的题要总结做题规律,错题则更要认真对待”等等。
总归一条,不断犯错与纠错,这也是学习区普遍的学习模式。
著名的演说家德摩西尼,在古希腊本是一个演说者、律师。他为了取得更好的成就与进步,并没有总是待在“表演区”里“安分地”做一个律师、演说者,他而是精心准一些一下提升自己的训练、活动。
他不仅在导师的指点下学习了法律、心理学,并且认识到作为一个律师,要学会全服别人,于是他接着学习了雄辩术与表演。
比如说为了改变总是耸肩的坏习惯,德摩西尼会站在镜子面前演讲,并且用竖在天花板上的剑垂直在自己的肩膀上,那么,若是他习惯性地耸肩,则会伤到自己的肩部;又如,他为了摆脱口吃、说得更加清楚流利,他采用在口里塞石子的方式练习演讲;还有他为了不受他人打扰也不打扰他人,于是在地下室练习;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洪亮,防止自己的声音在喧闹的法庭上总是被遮盖,于是他也会在大海边练习,通过练习使自己的声音盖过海浪的咆哮声。
要知道,学习区与表演区真的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学习区,德摩西尼就是采用了Dr. Anders Ericsson告诉他的方法——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练习就是把能力分解为各个单独的部分、技能。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要提高什么能力与技能?哪些能力可以用哪些技能练习达到替代的效果?
就比如说德摩西尼想要停止耸肩、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射在自己舒适区以外的一个高层面的挑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
重复与调整
最好的效果就是跟从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了,他可以指点你。毕竟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特殊性,作为一个什么也不懂或者懂得少的新手,有老师的指点,尤其是他会给你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活动,让你练习,因为他知道这些练习可以使你最快的取得进步、稳步提升。
比如说,你想入手一门乐器、新学一门语言、新学一门专业、做好某一项工作甚至是想去健身房瘦身健身,此时若是能够有一个好的指点老师,他们自然会提供一些适合你的训练,那么你就必须好好重复做这些练习。
每一个老师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小有所成的,不仅他们可以提供给你一些适合你的练习项目方法,而且你在练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成效也会反馈给指导者,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通过良师指导可以取得显著的进步,核心在于把大的目标分解训练,而不是在大的任务即最后的目标上反复“表演”。
研究表明,主要在教书、医学、护理等方面的职场人士在工作几年后总会遇到高原期,为什么呢?若是按照上文的分析,很容易就能理解。
一旦我们认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我们还会花时间在“学习区”吗?于是,我们只是集中精力于做好我们的职业、职场任务,这不就是“表演”吗?结果就是,我们几乎得不到提升。
然而,总有人会在学习区,努力提升自己。
就比如说,一个职业象棋手,他不会花很多时间去玩象棋,因为这是他的“表演区”啊,他会尽力去预测每一步棋的下一步并且用心分析;做为一个好的销售,为了提升自己,他每周至少练习一次,通过阅读来拓宽知识面、与同事或者本领域的专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想出新方案、取得反馈并且分析、上报上级;又或者如语言的专业学习者,每日听听力、翻译、用英语交流等。高三的学子们,对于各科则会分专题进行专项训练。
说了这么多有关“学习区”的重要性,难道就表示“表演区”没有任何价值?no,当然不是。
正如我开篇所说,高考就是一个舞台,每一个学子都会上台“表演”,力求尽自己所学取得最好的成绩。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在学习区里,要从不断犯错、试错里学习,但是,难道医生在为病人做手术时,医生要对病人说:“我现在在学习区,所以我需要把你开膛破肚后,研究一下我还不清楚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吸取经验啦”。想到这,就想起来了曾经的新闻,有关实习护士为老人打针、但连续扎多次也没有刺进血管的事情,而老人手上已经全是针眼。
现在我们应该都清楚了,“学习区”与“表演区”都不可缺少。然而,看起来从“学习区”到“表演区”容易,从“表演区”到“学习区”却些困难。
那么我们该如何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区提升自己呢?
1.观念模式
任何不自信的人做事成功的概率就已经降低了一半。所以我们必须先相信自己,理解自己,坚信自己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
2.强烈意愿
我们必须有强烈的想要提高那个技能的想法!
锻炼技能是需要时间与努力的,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目的,我们十分关心在意的目的、目标,这就是热情。强烈的决心与热情能够为你的信念做支柱。
3.知晓方法
要知道我们练习吉他时,若持续不停的弹一首又一首的曲子,绝对不如做分解练习如指法等的效果来得快。
这就需要我们在心里清楚的懂得——如何去提高、如何分解练习、有哪些分解练习。
4.低情景练习
都知道医学生在毕业前要做很多解剖等“可怕”的训练吧,解剖的动物常常是老鼠、兔子,怎么也不可能换成真正的活人吧?
一个职业运动员,也不会在比赛中突发奇想,想试一试自己的新发明的步法吧?
一个走钢丝的人,在练习新的把式甚至平常的训练过程中,难道不会在下面放一张大网么?
低情景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发生一些惨重的事故或者不理想的状况,这是保障我们安全的有效方式。
采用以上的方法一定可以让你待在“学习区”更加持久,只要你愿意。
现在,读完全篇,你有发现自己的状态是处于哪个区吗?你有想过自己现在应该处于哪个区吗?那么,你下一步该打算怎么做呢?
(注:performance zone不知道会不会被别人理解为“舒适区”呢?开始想过用这个词,但是我后来还是觉得,“用现有的能力,去完成工作”,不就是自己尽力做的一场表演吗?请不要怪我直译performance这个单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