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咔芒
昨天推出的一篇文章《我们通常会:憎恨比自己强大的,欺负比自己弱小的》里边讲述了一个农村人因盖房子邻居结仇的的故事。一微信好友找我聊天,内容如下:
好友:他们是农村的小农意识(暗指我讲的那个故事),被欺负惯了,只有农村才会这样,活该他们受欺负。
我回复:如果跳出那个小故事思维局限,放到职场上,依然实用。这是人的本性,从基因里遗传下来的
好友:孟子都说了,人之初,性本善
我:荀子还说过,人之初,性本恶
我还专门给他讲了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邻居家小朋友,小涵,5岁
一次我下班回家,看见邻居家小孩站在门口哭啼,手里抱着一只浑身肮脏不堪、瘦骨嶙峋的小猫,这只猫显然是生病了。我问他怎么啦,
她哭哭啼啼的说:“我们捡了一只快死的小猫,妈妈嫌它有病,怕传染人,不让我抱回家”
后来,我把病猫抱回家,让她先回去。
几天后,小涵碰见我说:“叔叔,小猫怎么样了”
我说:“小猫已经好了,我把它放到了楼下,你放心吧,没准你还能碰见它”
其实哪只小猫第二天就死了
小女孩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源于她的善。
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故事二:
看过一个小故事,一群外国人去非洲徒步旅行,经过一个非洲小村子,一条小狗脚步蹒跚的向这群人走过来,一男子看这条狗可怜,就把手里的巧克力给了它。没想到斜刺里跑出来一个非洲小孩,抓起巧克力放在自己嘴里,回手又卡住了狗的脖子,直到狗窒息死亡。随后拖着死狗走了,我想他是去煮狗肉去了。
非洲男孩的生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恶。
这就是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
两个都是孩子,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
所处的环境不同:
故事一的小女孩,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有能力救助需要帮助的生命,这是人善良的本性。
故事二的非洲男孩,在饥寒交迫中,为了生存,活下去的本能促使他不择手段。这是人恶的本性。
并不是非洲男孩有多可恶,小女孩有多善良。只是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我们!人类!会做出适应本性的选择。
其实善恶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
我生长于农村,很多时候深受小农意识的困扰
小农意识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家人中出现不同的两种状况
失火了,一群人去帮忙
发达了,一群人去嫉妒
别人的好坏也成就了小农意识的善和恶。但是你能说他们是坏人吗?
当然不是,这是一种普遍的意识,是集体无意识
别以为来到了城市,你我就没有了小农意识。
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两个生长在二线城市的女孩,去当北漂,共同服务于一个公司,为了省钱,一起租住了房子。
一开始两个人的关系特别的要好,两年后,两人由于学识、能力、思维、手段的差距渐渐在工资和职位上拉开了差距。自此两人反目成仇
我刚刚听见这个故事的时候挺诧异,只是因为工资和职位上拉开你差距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被嫉妒的人处于优势又对那个人产生不屑。
你瞧,小农意识无处不在
我常常试图去找跟自己处于平等地位的人去玩,并彼此产生优越感。
有时候我也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自己本身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被小农意识局限住了思维。
就像小女孩跟非洲男孩,他们也许不知道,他们在行善或者作恶。
也像我们这样,不知道自己被小农意识局限
其实农村,是个好地方,我们该怎么做呢?
根植于土地,生长于农村,修行于城市,反思于自己,自由于我心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如果你不读书,永远不知道人与人的智商差距是无法逾越的。
这句话应该说的是某些无知还自大的人
我们常常就是,喜欢指责别人,拒绝改变自己
你是不是这个样子呢?反正我就是......有点,小!农!意!识!
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