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里,我写了许多文字,已经超过十万,但关于情感类的文章却是少之又少。我平日里看到不少订阅号中,关于情感类的鸡汤文阅读量超多,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就需要跟风,为此写上一篇观点雷同的文字来迎合潮流。
别随意地好为人师
之前听过一个国外知名大学的讲座,其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若要与人良好地沟通,别没事就好为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在别人发生情感问题时瞎指点,的确是种不科学的方式。毕竟你了解双方的性格、价值观和家庭背景吗,即使了解,你还得深入知晓人家的恋爱经历、对话内容、内在动机等。
一般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首次咨询,都会有大半的时间来倾听,才能分出个所以然,我们普通人哪有仅凭几句话来推断事情的缘由?蒙对了是直觉,蒙不对是大概率的事件。就像写一篇针对某个人感情问题的文字,那些看似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也是出于直觉,或生活中其他个体那边来汲取的经验。
我后来反思了自己最爱称“情感导师”的时候,反而是在大学期间。和有些朋友一样,我常以星座常识、论坛秘笈来做出一些所谓“有理”的判断。然而,这在我工作后学习心理咨询师后,变得有些可笑,更在学习哲学思想的道路上,变得毫无意义了。看来半瓶水的理论真是挺普遍的,事物皆是辩证统一的,感情有哪来的教参,让你来熟记成为人师呢?
别套用自己的模式
我不反对与人分享自己的感情经验,恋爱中晒幸福也好,受伤后重新振作也罢,写自己的故事,都没有错。即使来点哀怨的基调,那就当是写了一篇公开的日志。而拿自己的经历,套用在别人小两口身上,并加以评点和判断。你看你看,我没成功,你就能成功?我做到了,你们怎么做不到?这就难免缺心眼了。
认真去写情感类鸡汤文的作者中,也没有几个是面面俱到的,毕竟人都是被框在自己的价值观中的,更别提那些有着直男、直女思想的人群了。像“剩女单身的理由”、“什么情况应该分手”、“怎样的女人可以娶回家”云云的文章,作者固然好心地把诸多理由貌似涵盖得挺全面,但这总会被归结在单性别方面的原因,而不会谈及互相的。即使你谈过十二生肖、五十六个民族,但都是以你自己的身份来处理感情,你也大有可能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劝导别人那么做。
时间会给你最终答案
诚然,我自己的感情模式就无法套用和被套用。我与我先生恋爱的时候,也受到了多方发来的质疑。当时有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问号,你们异地恋能长久吗,我先生不是上海人能适应吗,与艺术家过日子能靠谱吗,年龄的差距能克服吗?然后还搬出挺多很多实际生活中看似雷同的实例来印证自己的道理。面对这些,我没有多去解释,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就可以了,何必把时间浪费在答疑上。
这两天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标题,“没有自愈能力,再多的鸡汤也救不了你。”对于有些虐恋的人,你只需旁观,可能说啥都不如对方直接分手带来的警戒;对于有些失恋的人,你只需陪伴,可能说啥都不顶哭两天来的爽快。不是你的鸡汤不够浓,而是不少人会深陷在自己的恶循环里,只有时间能当头一棒地敲醒他们,也只有时间会让他们做到自我缓解。
想来,身边总有人问过我这段或那段感情能不能继续,我是通常劝和不劝分的主儿,除了倾听,也很难给出非常明智的意见。有时,我只好答复一句,顺其自然吧。因为不喜欢的两个人,也长久不了,即使勉强在一起也只是一时的缘分。不得不说,“活久见”的确是一个自然定律,赛过许多鸡汤中的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