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针刺与病痛遥相对峙的另一侧,调其阴阳,归于平衡,以达到治愈病痛的一种疗法。
为能更直观反映这一疗法,现予举例:
案例1
某男,1968年3月15日出生,2013年8月21日得病。1968为戊申年,胎元丁未年(1967年)二之气,21日为己未日。
《伤寒钤法》推演:
胎元丁未,己未日病,丑未太阴湿土司天,未为阴支,从未往后数五位是亥,便从母妊胎元丁未自亥数至未,见乙卯,是阳明证。乙庚化金,乙为阴干,是为金不及;卯酉阳明燥金,卯为胃,酉为大肠,胃与大肠同名同气。
治疗:
君:阳明证欲解时,申至戌上。申酉戌三辰分别进针,徐进速出,旺时留针,(金旺在酉),取兑为泽卦;
臣:后溪、公孙、内关(在食指取全息或手足取穴均可,视情况而定);
佐:阳明与太阴为表里,与厥阴别通。取乾1-1(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结合处分界线的中间分层上,透至新合谷,二针新合谷透劳宫),乾2-2(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取穴,二针天乾穴透劳宫);
使:水局倒换为木局,取阳溪→曲池;阳谷→小海;阳池→天井。阿是动态同气取穴。
中药内服:紫菀汤、茵陈汤加减。
乙卯,阳明证水字号第二证:七八日后身色变,其色浑如橘子黄,小便不利腹微满,便宜速服茵陈汤。乙乃阴干,岁金不及,从革之纪,炎火盛行,民病咳逆上气,身热咳衄,汗出,肩背臂痛。为水所复,则反头脑痛及于顶,发热口疮心痛,紫菀汤主之。
案例2
张某男,1993年1月25日出生,2018年11月3日(己亥)初诊,17:30治(癸酉时)。
诉:腹部神阙至两侧天枢疼痛一年余,心慌、胸闷,夜间难于入眠,口渴不欲饮;咽中似有异物,吞吐不能;下腹中极至长强灼热,小便淋漓;腹痛则泻,泻毕则腹痛自止。
年命生于1993年1月25日,剑锋金命,癸酉年初之气。胎元壬申年(1992年)二之气。
年命时相图(癸酉年初之气)胎元时相图(壬申年二之气)
司天:阳明燥金司天:少阳相火
客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阴湿土
中运:少火不及中运:风木太过
主气:厥阴风木主气:少阴君火
在泉:少阴君火在泉:厥阴风木
在年命五层因素中,二火(中运、在泉),司天阳明燥金,主气厥阴风木,金克木,易引起忧郁,关节不适,且木弱不能生火,运气当中,土本来就克水,结果运气当中无水,那水就出亏虚!天人合一,对于脏腑,就是肾阴亏,即所谓的阴虚火旺——血糖增高。
在胎元五层因素中,二火,二木,构成风火型体质特征,木生火,此之气之人先天向上升腾的阳气偏盛,加之火本来就克金,但运气当中无金,容易导致后天由于季节变更发生气分郁热。
此例先天风木太过“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而人应之也”《素问悬解_气交变大论》。因此,该患者在后天常可表现为:肺气喘,上热下凉,内热外凉,肝火偏亢,烦燥易怒,心慌、胸闷,夜间难于入眠、口渴不欲饮,口苦目赤,舌红苔黄等。
对于此患,综合其症状,可采用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一,“后天返先天,急则治之于标”。
《伤寒钤法》推演
癸酉生人,诊治日己亥,得出辛巳,为厥阴证。丙辛化水,辛为阴干,为水不及;巳亥厥阴风木,巳为肝木,亥为心包火,肝与心包同名同气。
针灸治则:
君:雷水解(神厥、百会布针);
臣:申脉、外关、列缺;(取全息取象取穴皆可,择而用之)。
佐:乾1、新合谷透劳宫,乾2、天乾透劳宫,乾3、人乾;
使:对侧金局三才动态阿是取穴(上下左右各刺,垂直留针)。
中药调理:
归号,归证。辛巳,厥阴证乾字号第八证:厥而心悸水犹停,入胃还教下利并,欲治厥时先治水,茯苓甘草剂偏灵。
天干为辛,丙辛化水,辛为阴干,是为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肿满身重,濡泄寒疡,行步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膈中咽痛。五味子汤主之。
运气同治,标本相兼。五味子汤、茯苓甘草汤加减。
五味子50克 附子30克 巴戟30克鹿茸10克 山茱萸30克
熟地黄30克 杜仲20克 盐5克 桂枝30克 茯苓50克 甘草15克
注:五运归号等同药物归号,辛为阴干,参《三因极》水运不及方,取五味子汤,实为触类旁通也。
方案二(缓则调其本,胎元之气)
《伤寒钤法》推演
胎元壬申,诊治日己亥,得出庚辰,是太阳证。乙庚化金,庚为阳干,为金太过;辰戌太阳寒水,辰为膀胱水,戌为小肠火,二者为同名同气。
针灸治则:
君:水泽节(神厥布针);
臣:后溪、申脉、列缺;
佐:拇指(飞龙在天:疏通督脉),乾4—4(地乾穴)、小指(导龙入海:疏通阳跷脉及膀胱经脉);
使:百会水局(子→辰→申)透针,也可与木局实行手足倒换,在胆经→胃经→膀胱经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