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
反向力。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伤害。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不该这么做。
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去接受爱。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有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地萎缩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你闭上了眼睛,那就是区别。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候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要超脱它。
当你学会了怎么死,你也就学会了怎么活。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有时孤独得想哭,但我们却不让泪水淌下来,因为我们觉得不该哭泣。有时我们从心里对伴侣涌起一股爱的激流,但我们却不去表达,因为我们害怕那些话语可能会带来的伤害。
打开水龙头,用感情来冲洗。它不会伤害你。它只会帮助你。如果你不拒绝恐惧的进入,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件常穿的衬衫穿上,那么你就能对自己说,好吧,这仅仅是恐惧,我不必受它的支配,我能直面它。
对孤独也一样,体会它的感受,让泪水流淌下来,细细地品味——但最后要能说,好吧,这是我的孤独。
她需要的其实也许多人都需要的东西——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教授并不注重现在所谓“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偏重“个人发展”的研究。
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我并不接受这种价值观,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想我炫耀年轻的魅力。那些来找我的孩子都有他们的烦恼:矛盾、迷茫、不成熟、活着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杀……而且年轻人还不够明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有限。如果你对生活一无所知的话,你还愿意一天天过下去吗?当人们在影响你,对你说使用这种香水可以变得漂亮,或穿这条牛仔裤可以变得性感时,你往往就信了,其实那都是胡扯。
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老。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你知道这反映了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始终是要变老的。你总是要死的。这不取决于你对自己怎么说。
我羡慕他们可以去健身俱乐部,可以去游泳,可以跳舞。尤其是跳舞。但当这种感情到来时,我去感受它,然后便离开它。还记得我说过的超脱吗?离它而去,对自己说,这是忌妒,我要离开它,然后我就离开了。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我分属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我是个三岁的孩子,也是个五岁的孩子;我是个三十七岁的中年人,也是个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些年龄阶段我都经历过,我知道它们是什么样的。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命运屈从于无数个种类,只有一个会危及它自己。
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真正使你感到满足的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你的时间,你的关心,你的闲谈。你给予了别人,于是你开始赢得别人的尊敬。你和一个孤独的老头打打牌,你就会发现新的生活价值,因为人们需要你。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真正地和他在一起,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这是我们的文化要你相信的,别去相信它。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不管你生活在哪儿,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但如果你的周围尽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那么结局便是一小部分的人暴富起来,军队的任务是防止贫穷的人起来造反,抢夺他们的财富。
当你快要死的时候,你会认识到这是对的,我们都有同样的开始——诞生——我们也有同样的结局——死亡。因此,我们怎么会有大的区别呢?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活着就意味着能和别人交流。就是说我必须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能同他人交谈,去感受他们的思想……
别走得太快,但也别拖得太久。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相爱或者死亡。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是处在我这个阶段。我一直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加出色些,希望能多写几本书。我常常为此自责。陷在我发现这毫无帮助。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原谅自己,原谅别人。不要犹豫。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可以拖一段时间的,有的并不那么幸运。
反向力,事物朝两个方向发展。
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
一种既无奈又平静的感觉。这就是我们都在寻求的:平静地面对死亡。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去面对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的事情了。什么是最困难的,与生活讲和。
死是很自然的,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
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但人有回报,这是人类不同于植物和动物的地方。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你一旦涉足这些重大的问题,你就没法抽身离开了,什么是重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它们离不开爱、责任、精神、意识等范畴。
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你有过和弟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你不再拥有这份感情了,你想把它要回来。你从未想让它结束。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结束,重新开始,结束,重新开始。
我望着他,所有的死亡我都见到了。我感到茫然无助。
我有时回头看看以前的那个我,那个还没有重新找到莫里时的我,我想跟他交谈。我想告诉他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样的错误。我想让他感情更开放些,不要受商业价值观的诱惑,去倾听你所爱的人的话语,就像你是在最后一次倾听他们的说话那样。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活一次。
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们的途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了方向。有时这条途径只在你的脑子里,有时这条途径就在他们的病榻边。
失落感suchverhalten
论自然和精神世界的关系
除了同更高一级的神灵世界的东西打交道外,我什么事也做不下去,没有任何东西能给我以慰藉,我就是这样来摆脱分离带给我的痛苦的,在我们本性的最深处仍然同死者共存。
我所爱的人尽管已经死去,但她却永远活着。只要他一直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他就会活在我们心中,但是也不能忽视,身体的缺席彻底改变了这种关系。
《无条件养育》
试着找出促使你形成自己养育风格的驱动力,你对自己越透明,越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要和经历是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养育行为(诸如导致你歇斯底里的驱动力和原因是什么),你就越容易进步。
在别人身上最难以原谅的错误,其实就是你自己的错误。皮亚特·海恩 丹麦
诚实面对自己的动机。如果你的确做了令人不安的事情,麻烦自己反思一下。请警惕某些信号,你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可能已经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向”控制模式。
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内尔·诺丁斯
我们通常不能确切知道为何一个孩子会出现某种行为。我们对其行为理由的看法会创造出一个自我实现预言,如果我们假设某个不恰当行为的动机是出于孩子制造麻烦的罪孽欲念或试探他能否侥幸逃脱处罚——或者我们将这些行为归因于这孩子天生就是个捣蛋鬼——那么孩子就真的会变成我们担心的样子。孩子建立的自我动机理论部分上是我们对其动机的假设作为基础的,而后他们据此而行动。
即使家长没有说出孩子之所以出现某些行为归因于他太傻、太坏、太危险,而只是心里这样认为,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不是只有说出这些归因才会发生作用,只要脑子里有这样的想法就会产生影响。尽管我们可能从来不说孩子的坏话,但对孩子动机的假设却无孔不入地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这些假设越负面,我们就越容易对孩子施以不必要的控制。
用好的价值观去揣摩孩子的动机就会帮助孩子建立好的价值观。他们会因而认定自己身上什么事最好的,并努力不辜负我们对他们的信任。
弄清最好可能性归因的道理,最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孩子的幼稚程度。孩子的调皮捣蛋通常可以被解释为只是缺乏做事技巧或指导,来源于想要探险的单纯欲望,却没有能力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决定的理由,以及我们“乐于提供指导、支持孩子选择、与孩子打成一片”的程度,这些要比只是说“是”和“不”更富有挑战性。
如果不是绝对地迫不得已,请不要说“不”,思考你所说的每句话的理由。
重点并不在于孩子是否知道该期待什么,而是他们是否觉得期待得到的东西有道理。
对于孩子来说,有时看到成年人之间的分歧时很健康的,有助于强调我们都是人类,同时也让我们向孩子演示,人们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分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会容忍分歧。一旦家长被迫在孩子面前事事达成统一,孩子就学会不到这些重要的人生课程,更不用说家长这样做本身就是不诚实的行为。
一旦我们予以评判,他们就会趋向停止思考和讨论他们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