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今天天气很凉快,躺床上看闲书。很久没有复习了,心里害怕的要死,却还是没有一点勇气去打开书本。
拜读《十一种孤独》的第一篇《南瓜灯博士》,得出启示“有些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四年级(十岁左右?)的孤儿文森特,遇到一心想感化他的老师普莱斯。结果是弄巧成拙。
我不懂心理学,很难理解这种给予与接受不成比例的实质,因为叛逆,还是因为害怕被特殊对待?但是我看出了,很大的鸿沟。很深的孤独与交流无效的无力感。
因为此前的悲哀经历,文森特是自卑又孤独的。他转学来,不被男同学女同学从所接受,课间活动或是上课,都表现的不合群。老师普莱斯想通过给他很好的关注和爱来开导他,让他走出孤独,拥抱人生。
最后相反,文森特想通过撒一个被老师揍的谎,来建立自己和同班男生的“同一战线”感,这个谎言最终被普莱斯老师一贯的出于同情的温柔所打破,文森特无法融入同龄人的阵营。
对于孤独的人来说,越是想要把他拉出孤独,就越是让他陷入更加巨大的孤独。
或许有时候对于孩子们来说,peer pressure的作用更强一点。
但是无论是普莱斯还是文森特,他们都没有错,一个是教师的道德精神,一个是孤独不合群孩子的孤独天性。
那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