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最耿直”“佛系”招聘启事的院长被约谈,启事撤销,写公文你还任性吗?
韦志国原创作品
昨天,在朋友圈爆红的“最耿直”“佛系”的招聘启事,出现了神转折。
据红星新闻报道,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臣雨表示,此则招聘系雷院长24日晚转发到朋友圈,并未经过人事招聘部门审核,很多信息有不实之处,不代表官方招聘,系个人行为,“学校正介入调查,纪委和人事处对雷院长进行了约谈”。
一方面是网友追捧,一方面是校方约谈。约谈,虽然不是处分,但肯定不是表扬。
雷院长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
这就尴尬了。
力挺的网友认为,启事效果很好啊,我很喜欢啊,博士报名很踊跃啊。
韦老师认为,从公文处理专业角度看,必须挺校方。
雷院长作为二级机构的领导,在朋友圈发布这则招聘启事,违反了公文工作的多项原则,有些任性哦。
首先,发文程序涉嫌违规。
招聘启事,虽然不是党政公文,但考虑到实际效用,尤其是社会影响,也应当按照党政公文的基本发文程序来处理。
协商程序没进行。
公文内容如果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的职权范围,发布的前置程序是,应当与相关单位协商并达成一致。从新闻提供的信息来看,雷院长所发的启事没有与人事部门协商。
审核程序被忽视。
从在这个事件中,人事部门已经制定了招聘工作的相关规定,各院系也无需再次进行协商。
各个二级单位可以制作自己的招聘启事,但前提是,内容应当经人事部门或上级的办文部门审核,确保全校政策统一。显然,雷院长也忽视了。
可以说,以上两个程序履行任何一个,这份耿直启事都会胎死腹中。
其次,启事内容涉嫌失实。
启事说:免面试、免试讲、免拖免等,来了就签录用合同。
这可能吗?
我找工作次数少,你不要骗我。
不要说招聘博士,就是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来应聘,也是要严格履行用人手续的。
层层设防,还难免有一些禽兽混进教师队伍。如果不设防,人事处长恐怕就该下岗了。
求贤若渴,一人一策,特事特办,都能理解,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可“来了就签录用合同”,莫非是传销组织?
昨天我在文章中说,这份启事展示了一种理想的高校图景:科研靠兴趣,教学凭自觉,职称不操心。
高校的扫地大妈都不相信还有这等好事,更别说在高校里读到博士的人了。
启事说:没有科研要求,申不申请项目发不发文章全凭您心意,学校不强制
科研处长恐怕需要和雷院长谈谈了。
启事说:别讲太深奥的专业知识,学生不一定能吸收得了
考研的学生恐怕要站起来发言了。
启事说:学校教授数量急待增加,校长为这事儿特别上火。
这是中国高校吗?据我了解,中国高校的校长确实为职称上火,原因只有一个:没指标。
雷院长,您姓雷,但说话不能雷啊。
“实事求是”四个字,您应该裱好挂在办公室里。
第三,踩同行,不厚道。
打一个,拉一个;踩一个,捧一个。阴阳两用的类似手法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常见的。
但,不能落下实锤,这才是境界。
雷院长很耿直,在待遇方面直接踩相邻的湖南。
工资待遇参照西部地区高校标准,据事实比较,略超湖南一点点。
湖南主管教育的省领导、教育厅长、高校校长、人事处长们,都想和雷院长谈谈吧。
第四,过度创新。
“短平实新”的新文风,一直是中央所倡导的。
其他几个字都好理解,唯有“新”最易使人误会。
“创新”是条疯狗,追的我们无处躲藏。
新思想、新内容、新举措、新方法,都值得肯定。
而,新形式、新语言,新结构,是否有效,则要警惕。
对于公文写作而言,首要的是守正,其次才是创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件工作,难免出现差异极大的多种理解。
这时,“最大公约数”就非常重要,是推进工作的共同基础。
公文是为工作服务的,首先需要找到最大公约数,这就是经过验证的惯例、传统、套路。
包括招聘启事在内的各类公文,都有各自的文体特征和思路模式。随意颠覆,可能给人阅读快感,但是否能真正促进工作呢?
创新是守正基础上的微创新、局部创新,而不是颠覆式创新。
如果将大家都遵守的最大公约数颠覆了,虽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极可能干扰正常工作。
干扰了工作,所有的创新都归零,甚至负数。
公文,最本质的功能,就是推进工作,而不是创新。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所以工作创新、方法创新,但这不等于公文要另起炉灶,开山立派。
出彩的基础是不出格。
新京报二货评论员说:
大家担心的不是一个招聘帖之变,而是用格式化思维扼杀了“偶现灵光”的创新与可爱一面。
韦老师说你“二”,其实你是“四”,二的二倍。
隔空喊话雷院长:您那里如果需要一位公文写作老师,能不能考虑一下我?
此时韦老师的表情是这样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