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超乎异常的忙碌结束,我突然有了一个完整的并且天气还不错的周末。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竟然受宠若惊到不晓得该怎么过了。
我写了很多很多的《桂林路往事》,今天就来写写与桂林路有一个十字路口交错的田林路吧,她也是保留在我青春里的珍贵记忆,甚至更加鲜活。
说起田林路,很多人总会想到是在中环附近的那条断头路。每次听到,我就无奈地笑笑,因为对我而言,田林路很长,但我在心里,从桂林路开始往东的那一段才是真正的田林路。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田林是很热闹的代名词。我有大部分同学都住在田林一带,每天坐131路或者120路,他们就不用像我这样住校,可以光明正大从田林带来好看的文具、少女漫画还有零食。后来我也走读,每天放学就沿着桂林路走到田林路口的909车站坐车回家,一路上总是逛各种报纸杂志路边摊,心情特别放飞,因为不用像住校时那么偷偷摸摸了。到我高中毕业时,909路已经把终点站延伸到上海师大,我倒是失去了这一路探索的快乐。
我们经常说到的田林,指的是田林新村。据一些地方志的考证,更为确切的说法是指漕河泾镇西北1公里处,东濒穆家塘港,西靠桂林路,南依漕宝路,北邻宜山路一带的工人新村。柳州路、钦州路和田林路相交,呈“田”字形,因田林路而得名。原本是虹桥乡农田,1957年漕河泾地区被规划为上海仪表工业区,陆续迁、建工厂,配套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三层和五层职工住宅。作为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大量建造的工人住宅区,田林新村自1965年开始迁入居民。
我蛮喜欢田林路的,从读书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接地气,说好听点叫做生活气息,更直白的讲法就是市井百态。和日新月异的第一代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相比,田林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丝毫未有改变。
这些年,在周围的漕河泾CBD过于迅猛的发展速度映衬下,田林路的一亩三分地显得愈发杂乱。原先看着整整齐齐的田林XX村,现在如同筒子楼一般拥挤,但在这里住惯了,是会留着念想的,一排溜的沿街小店,各式各样什么都有,逛累了吃,吃撑了逛,要好好走一走,大概一天都划不下来,田林路的喧嚣热闹以及那种特有的亲切感是淮海路南京路无法取代的。
就像我这样,从读书时开始偷偷溜出学校逛田林路,在徐汇影剧院看过电影,当时它是田林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田林宾馆边上的KFC和必胜客大概见证了我那段无疾而终的初恋,两杯可乐可以坐一个下午,抄作业对答案最后相看两不厌,真的是很美好啊~高三的四校八校联考后,把不及格的考卷塞进书包,就拉着闺蜜从丰裕生煎开始吃起,一块五的珍珠奶茶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了,经常还会买半斤糖炒栗子再加一个葱油饼,走累了就往茶坊一坐,吐槽各种关于高考的压力,也会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但是,每次吃完喝完吐槽完,就又是一条好汉,收拾完自己回家订正考卷,努力让下一次变得更好。
那时还没有俗气得掉渣的神旺大酒店,我特别喜欢它前身那座灰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千鹤宾馆”。记忆太深刻,以至于后来搬到新家之后,我路过改头换貌的千鹤宾馆,辣辣黄的外墙不仅雷到了我,一下子还让我错乱了。
最近好一阵没来田林路了,今天突然想走一走,就从熟悉的田林路桂林路口开始,吃了上海炒面,买了珍珠奶茶和红宝石小方,沿着田林路走到田林东路,在钦州路转弯去上舞蹈课。
眼前的田林路拆违颇见成效,有很多曾经的铺子都不见了,新店的门面和拆违后特意定制的统一门面,少了很多亲切的记忆,走着走着就迷惑了。这感觉,就跟2015年夏天我们特别好事地在神旺大酒店住了一晚,透过玻璃窗看这片读书长大的地方,心里无不唏嘘一样,“田林路终于还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