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2岁的孩子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这个场景有些魔幻,但看过影片《迦百农》之后,你会无比希望这个场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中。
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迦百农》虽然没有笑到最后,但考虑到对手是实力惊人的《罗马》,可算是虽败犹荣,何况本片还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斩获评审团奖。
《迦百农》是娜丁·拉巴基导演生涯中独立指导的第三部电影长片。作为阿拉伯人、女性,娜丁·拉巴基的作品自带一种勇于反抗现实的批判性。
片名“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耶稣开始传道时迁居此地,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发生。
但是,影片中的故事却残酷真实,看不到人的救赎,也看不到神的怜悯。
赞恩只有12岁,却终日奔波在劳作养家的路上,身为家中的长子的他需要不断赚钱。
影片的风格趋于写实,在镜头之下,我们跟着赞恩穿过黎巴嫩的大街小巷,为一杂货商送货、贩卖商品,混迹于江湖的赞恩已经失去了童真。
影片中,他的几次情绪爆发并不是源于体力上的疲劳。
即便生活艰辛,他仍努力地活着。
在他妹妹被卖掉之后,赞恩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力,他开始正视自己的家庭。
他曾竭力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为了掩盖妹妹已经“成人”的事实,他偷偷帮妹妹清洗染血的内衣,去商店偷卫生棉,但最终还是没有阻止父母将自己的妹妹“卖给”杂货商。
代价是几只鸡。
在他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女儿就值这些钱。
这只是悲剧的开始,11岁的妹妹在遭受蹂躏之后怀孕,未发育成熟的身体显然经受不住怀孕的压力,大出血之后,妹妹没能保住性命。
赞恩彻底失控,抄起一把刀冲向杂货商……
他依旧改变不了很多事情,比如改变不了父母对他的态度。
有人会说赞恩的父母生活艰难,要求他们给予子女良好抚养教育是“何不食肉糜”的道德绑架。
其实并不如此,赞恩遭受的是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双重折磨,即便一家人生活困苦,这也不是赞恩父母动辄打骂孩子的理由。
实际上,我们无法为他的父母开罪。
影片中有这么一幕,赞恩干活失手,他的母亲随手便是一记耳光摔在他的脸上,赞恩并不惊讶的反应表明他已习惯如此。
想要保护妹妹的赞恩,经常遭受父母的殴打,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他努力过,也必然迎来失败。
在一些父母看来,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也可以随意支配他们的生活。
在赞恩父母的眼中就是如此,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女孩到了年龄就要“资产处置”。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那为什么要生?
《迦百农》从另一角度证实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如果不加控制,将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我国,“少生优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我们面临的是另外的问题。一部分父母的思想观念停留在封建时代,他们依旧认为子女是自己私人物品,必须严格按照自己意愿生活,至于孩子怎么想的,不在意,不尊重。
一些人认为管教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家事,不容外人置喙,“我的孩子我还说了不算了?多管闲事。”这是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人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打死也是自己的事。
他们生活在现在,思想却停留在古代,浑然不知有法律的存在。
一则刑事案件曾引发社会热议。烟台招远市贾家庄子村的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在回国探亲时,和自己的双硕士学位的丈夫魏斌一起被砍死在家,凶手是赵庆香的亲生父亲赵玉令。
在悲剧发生之前,赵玉令再次向女儿要钱:“你弟弟都28岁了,因为有癫痫,一直娶不上媳妇,这次看好了一个,对方要求必须在县城里买房。现在就全靠你帮他了。”
刚刚参加工作的赵庆香十分为难,希望缓一缓。确信女儿不会出钱之后,(其实赵庆香这次回来给又给了他1600美元)赵父彻底疯狂:“女儿白养了!唯一的儿子因为她不肯帮助,娶不上老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好好地活!”
他操起斧头直奔女儿女婿房间,先一斧子砸开了女婿的脑门,又朝还在沉睡中的女儿头部猛砸。
为儿子娶妻本是他的责任,试图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女儿,得不到满足之后就痛下杀手,赵玉令的行事逻辑让人难以接受。
更为可悲的是,在法庭上赵玉令表示并不后悔。或许在他看来,自己的女儿必须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要么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要么毁掉他。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比如最近大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喜欢“作”的他将三个孩子的生活扰的一塌糊涂,让观众又气又恨。
在《迦百农》中,赞恩最终将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法庭之上,法官问他起诉父母的原因。
“因为生了我。”
这一点理由就已经足够。为人父母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义务,需要付出关心、耐心、爱心。很多人并没有准备好,就匆匆忙忙就做了父母,不懂得教育、不愿意教育。
要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真正建立对话基础,走进孩子的内心,良性互动。
《迦百农》是一场悲剧,看到影片最后,会发现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在没有强有力外界因素介入的情况下,长大以后,赞恩将成为他所厌恶的。
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可以选择教育子女的方式。
奉劝某些人,如果你不愿意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那么请放过自己的子女,一开始就不要生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