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聆听了钱教授的讲座《国学读书法示要》,2个小时意犹未尽。听课对象更多的是爱好书法的中小学生,但个人觉得,更适合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孩子,初三以上的学生,还有吾辈一知半解之人。
钱教授的厉害在于他几乎是国学百度,只要说出大概意思,文言原句以及出典张口即是。比我们百度还快。何况,我们更多时还不知道百度什么。
15年前原是小县城一所高中的普通老师,凭一篇论文被西泠印社挖去,现在已是中国美院副教授,省辞赋学会副会长,华师大特聘教授……
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出色造诣?
推荐人说:他大学四年读书3千多本,真正博览群书。
怎么做到的?讲座就是“国学读书法示要”。他说,读通一人书,终生受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适于一字——“简”,以简驭繁。
讲座分三个问题:
1.什么是国学?
2.为什么学国学?
3.如何学?
什么是国学?
“国学者,六艺之学也。”——马一浮《泰和会语`楷定国学名义》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实《国学讲习记》
六艺,乃六经,即诗、书、礼、乐、春秋,马一浮喜欢用“六艺”这一名称,因为它不仅是呆板地指六部经典,而是广义地指六类或六个部门的文化学术或教化。他认为:“此(六艺)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诸学不能该摄六艺。”国学,是学以致用的,注重在一字至上——用。
为什么学国学?
在于一字——“用”。
“其意义在使诸生于吾国固有之学术得一明了认识,然后可以发扬天赋之知能,不受环境之陷溺,对自己完成人格,对国家社会乃可以担当大事。”——马一浮《泰和会语》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实《国学讲习记》
为什么学国学?学国学有什么用?马老说可以发扬天赋之知能,就是说可以挖掘出一个人的天赋,还可以修养自己不受环境影响,担负起国家社会的大任。王阳明这个例子就不必说了。怪不得民国的那些大师现在很少,原是国学文化曾经断层过。想那些民国大师,一个个那么光芒四射,连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钱学森等在理工科上的大家,也都是国学打底的。
如何学国学?
学习的前提是:知所先后。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钱教授举例曾国藩,又从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说起。
“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
为什么梁启超对曾国藩如此器重?钱教授一边讲解此段文字,一边旁征博引:《左传》之三不朽,孔子,颜回,王阳明七岁立志学圣贤,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等,真是张口即来,好像那些古代圣贤名人都是他的老朋友,诗句出句熟鲶得好像是自作的。
由此,引出曾国藩的读书法。以简驭繁晚年,曾国藩总结了学法,知所先后,先学一人。著有《圣哲画像记》
《圣哲画像记》中,曾国藩在浩如烟海的的古代著述中,为后世子孙选取了最值得研习的三十二位圣贤,告诫后嗣,有志读书者取法于此足矣,不必舍本逐末,广心博骛,否则贪多不烂,穷年累世,终究不得要领。这份读书清单以作者为经,涵括经史子集,虽为一家之言,却颇具代表性,实为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思想历史的一张极好的路线图。这三十二人是:
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
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三十二人,俎豆馨香。临之在上,质之在旁。
钱教授认为前26人毫无争议。师其一人,读其一书,终生用之,有不能尽。
读一本书,而后博览群书,读一本书,如修炼内功,万川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