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眼看快接近尾声了,不知道这个年大家过得如何?
作为家有孩子的父母们来说,相信最头疼的就是看到孩子拿着手机无法自拔。
春节走亲访友,带上孩子约上三五知己小聚一场,本想让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和生活,联络感情加深友谊。
结果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硬是制造出了大型聚众玩手机现场。看到朋友圈有人比喻此现象为现代“吸毒”现场,确实不为过。
如何让孩子彻底摆脱手机的诱惑?对此应该还没人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个话题的讨论也总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上学期间总归是有课程和作业占据了绝对优势,使孩子们即使有“贼心”,也没时间和机会经常接触到手机。
可一到放假,形势就完全变了。大段时间的空闲,加之“平时学习那么辛苦了,放假需要放松放松”这堂而皇之的理由,让大人都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警惕。
玩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像一个深渊伸出无形的黑手拽着孩子越陷越深。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经常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激烈的矛盾冲突。
假期放松,我认为是需要的,而且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孩子还是低龄段(中学前)的时候,没有必要戴着学习的紧箍咒,一刻不得闲。
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是原始三观的形成期,被环境的外因影响着,伴随着逐渐觉醒的内因,不断打磨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假期是一个很好的时间。作为父母,我想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让孩子远离手机,从更深一层来说,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在学习之外,给孩子良好的引导,构建和塑造他们健康正向的三观。
我想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谈点切身体会——对一个城市里生长的孩子来说,将他们放逐到大自然中去,去农村、去大山、去远离城市的天地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旅游,不是度假,是生活体验、是奔跑撒野。一个假期后,你将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01 书上得来终觉浅 走进自然知天地
我是一个在城乡结合部成长起来的80后人,算半个城市人。我的童年有田埂茅厕,也有窗明几净,玩过折稻草,也玩过小霸王游戏机。
我爱人是一个生长在山村的人,典型的农家孩子。他的童年是在山里跑、溪里玩、田间溜达中度过的。
而我们的孩子,是典型的城市孩子,却有着非典型的成长经历。为什么非典型?因为他可以在城市生活,逢年过节寒暑假的时候可以到大山农村体验乡村生活。
时至今日,我始终非常庆幸能让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和经历。
孩子们在城市里享受着良好的教育资源,在学校里在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然而特定有限的生活环境,却并不一定让他们能真正认识到大自然的广大和美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城市的孩子对蔬菜的认识来自于餐桌,见识到的是切好烧好盛放在盘里的样子,早点接触家务的孩子或许能认识它们从菜市场刚买回来没下锅前的样子。
但是,鲜少有孩子知道不同蔬菜在土壤里未收割前的样子。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才知道。
我家11岁“哥哥”的这些年:
在田间亲手埋过种子,插过菜苗;
在林间打落板栗,挖过竹笋;
在茶园剪过新茶,炒过茶叶;
在溪里捡过螺丝,钓过溪鱼;
在山上听过风吹竹林,见过山花烂漫……
这些都成了他无与伦比的珍贵记忆,也让他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或只是出现在字里行间的林林总总。
而这些对于终日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如果不置身其中,是无法体会的。
相比较网络手机呈现的花花世界,这样的大自然体验更为真实,更为接地气,也更加有助于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
02 融入风土人情 感受朴实无华
城市生活紧凑而忙碌,高楼林立,户门紧闭,亲友邻里关系日渐冷漠。孩子们的生活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轨道上日复一日。
学习之余的休闲方式除了看书,就是电视电脑手机平板,“身体”未动,只有“灵魂”在想象和虚拟的世界里如无头苍蝇乱窜。
即使周末碰上没有补习,父母得空的难得时刻,也最多逛逛商场看场电影,走走公园爬个小山,回到家里又是打回原形。重负并未卸下,压力无法排解,身心始终难以健康成长。
当孩子远离城市,走入乡村,走进大自然,除了领略自然之美,释放天性,还能融入农家风土人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那份自然流淌的朴实无华。
乡村生活充满着人间烟火气,家家户户大门敞开,遛村唠嗑时刻上演,邻里乡亲充满温情,吃茶吃烟你来我往……
孩子们在这样的生活气息中,入乡随俗,放飞自我,不再封闭自己。对他们来说,除了手机和网络,还有太多新鲜好玩的事物等着他们发现和尝试。
堆土垒灶烤番薯,大锅翻炒做油渣,年糕粽子清明饼,各道工序自己做。
当他们发现“李子柒”的视频肉眼可见伸手可触的时候,当他们知道平时只能买到成品的东西可以自己去做的时候,当他们上山下水乐淘淘的时候,眼里的世界似乎不再是“那一口井”,而是无限可能被打开的美丽新世界!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所带给孩子的影响深远,即使是在回到城市之后,每每回想种种经历,一种小小的傲娇就会油然而生。
而且,他们会对下一次充满期待和向往,这种牵引远胜过手机网络所带来的诱惑。
03 锻炼独立能力 培养阳刚之气
几年前看到网上报道姜文为了培养孩子的刚毅性格,严父上线带着两个儿子去到新疆戈壁大漠,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锻炼打磨娇生惯养的孩子。
当习惯了有大人疼,有保姆带,吃有营养餐,行有代步车的孩子,硬生生被放养在啥都没有的环境中,面对的只有一心要练犊子的严格父亲的时候,剩下的只能是自力更生。
大半年的撒野之后,两个孩子从“豆芽菜”变成了“红豆杉”,脸上收获的是黝黑粗糙带着高原红的皮肤,但内里收获的却是精力充沛的体质和坚强刚毅的性格。
当时这个报道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自从家里正式被定义为“男孩家庭”之后,更是觉得这一招一定要借鉴过来小试牛刀。
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姜文一样,腾出一年半载带上孩子跑到如此偏远之地拉练。但是,借由一年几次的乡村生活深度体验,在孩子身上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他的一些变化。
相比较城市而言,乡村的很多物质条件和生活设施没有那么完善,饮食结构和口味也很不一样,常年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城市人,其实很难适应,包括我在内的大人很多亦如此。
但在孩子身上,我发现真的有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的适应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自然的怀抱中撒欢过的孩子,吃什么都特别香,洗冷水澡都能唱着歌,一个人睡觉都能做梦笑出声……
更让人赞叹的一点,是在田间地头,山野丛林奔跑过的孩子,性格里的怯懦会被阳刚之气逐渐替代。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以前看到苍蝇蚊子都会大呼小叫。但在乡村,别说苍蝇蚊子,墙上的蜘蛛,门口的臭屁虫,田里大大小小的菜虫,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存在。更有甚者,还会偶尔见识到小蛇急速的蹿过。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各种惊恐不得安宁,但随着这些小家伙的参与变得日常化,久而久之,好像也多了几分亲切感,孩子也日渐接受,不仅不害怕了,还会在我感到惊吓的时候,man气十足地挡在我面前,勇敢地出手消灭“敌人”。
04 广交各种朋友 跳出认知框架
我们的孩子,平日能接触到最多的“朋友”无非就是同学。而同学们也基本上都是城市娃,大家沟通交流的除了学习,就是各自刷抖音学到的各种“杂耍”。
日复一日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较为整齐划一的认知框架,那是一种统一的视角和立场。
然而,离开城市,进入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自然就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小伙伴。
他们有些是土生土长在山村的孩子,有些是同样性质来自另一个城市的孩子,有些是和父母聚少离多的留守孩子,甚至有些是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孩子……
但在乡村,孩子们总是能玩在一起。孩子们清透的眼睛里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还是富裕贫穷。
家门口、巷弄里、山林田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玩游戏,或追逐打闹,或奔跑嬉笑,一溜烟跑过,甩下一长串欢乐清澈的笑声。
他们一起也会闲聊,村里的孩子会告诉城里的孩子河边的老树年龄多大了,溪里都有哪些鱼,山上哪里有奇怪的石头好看的风景,爷爷的田里今年种了好多不一样的菜……走,带你们去看看!
听得城里娃兴奋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些可是同学们那里分享不到的宝藏见闻!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也会选择在假期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但短暂的旅游,很难让孩子有上述提到的这些深刻体验。
这个时候,那些在城市打拼,老家在乡村的家庭就很有优势了。不管多忙,一年当中务必抽个时间,带孩子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
任由他们在天地间大自然尽情撒野,玩脏了玩累了晒黑了跑瘦了,都没关系,因为你会发现,这些经历让他们变得更开朗,更阳光,更好了!
即使没有这样的老家条件,比起旅游,我更建议让孩子利用暑假参加野外拓展性质的夏令营,一样会让孩子收获大自然带来的酸爽体验,让我们收获一个在手机网络之外找到无穷乐趣的健康的孩子!
△此文为衿语原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