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从何而来?
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这就是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
养育孩子的方法千千万,而我们只能用人道的方法,要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要削弱孩子的自信,或者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失去信心。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抽象,好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提供了很多极具操作性的方法,这也是我推崇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这本书一共十章,七十五个小节,每一章每一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包含在一个逻辑严谨的整体结构当中;第四章的内容是关于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但其他章节涉及到的具体方法也体现、贯穿于第四章当中,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我们常常以一个孩子是否乖巧听话懂事来判断TA是不是好孩子。而第四章的标题却是:要求服从,不如传输价值观。责任感的源泉来源于最高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关注人类的幸福,同情、责任和人道等。最高价值观就像阅读、观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必须选择经典一样,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去遵循的行为准则。
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取决于他们内心对我们教导的情感的反应。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他们,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与女儿同学妈妈的聊天中,这个观点得到了证实:夫妻俩都是成功的、在酒店经营与服饰销售方面的产业经营者,自然而然地,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中阶段选修与经济学相关的课程,以利于今后从事产业经营及管理工作。反复劝说下孩子不为所动,却在升入高二以后改变了想法,主动选修了经济学课程并经常向父母请教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父母了解之下才知道,孩子与经济学老师非常聊得来,而且这位老师除了教师这个职业之外,还投资于多家公司,且收益颇丰。对孩子而言,老师的言行更加有说服力,转而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有天生富有责任感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获得责任感,要通过多年的努力,要在日常实践中找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理解力的事情,来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和作选择的能力。比如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如果必要,让他们自己作出选择。发言和选择之间有细微的差别。有些事情完全在孩子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在这些事情上,他们有选择的权利;而有些事情只在 父母的责任范围内,但对孩子的利益会有影响,在这些事情上,孩子应该有发言权,不过没有选择权,决定要由父母来作,同时要帮助孩子接受必然会发生的事实。
比如吃饭、穿衣,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选项,但选择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对于孩子的穿着,父母可以放手,不要去批评、反对、争论,以免导致双方不愉快,这样的事情可以让孩子的朋友、同学去做,尤其是升入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同伴对他们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父母与老师;但对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的衣服,父母可以请孩子考虑一下衣服可能会传达的信息:你想让看到你的人觉得自己很随便吗?等等。
关于家庭作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家庭作业完全是孩子和老师的事。家庭作业的主要价值是给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经历,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这点恐怕很难实现,很多时候,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实际上作业是布置给家长的)。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就应该站在幕后,仅仅给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就够了,而不是指导和帮助(这点恐怕家长也难以做到,好为人师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如果孩子请求父母指导时,我们可以阐明一个观点,但应该避免以下行为:如指责孩子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认真听讲才导致做作业出现困难。说到底,学习,就是我们给孩子把路指出来,但是希望旅行者(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目的地。不要每天在家庭作业上对孩子发脾气,会引起孩子对父母期望的无意识的反抗,而且这种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
对于零用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明确的目的:给孩子提供使用金钱的经历,从中锻炼孩子选择和承担责任的能力,而不应该是作为好的行为的奖赏或者做家务的报酬。我们需要做的是,制定一个大体的方针,规定零花钱的支出范围:请朋友吃饭,送朋友礼物、买午饭、学习用品等。还有一点,零花钱应该符合我们的预算,不要管别人的标准。金钱就像权力,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很容易处理失当,社会新闻中不时会有拆迁户获得大额经济补偿后陷入赌博或吸毒等一夜致贫的报道,就是典型的对于金钱处理不当的案例。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去上音乐课,学习乐器或演唱技巧。这种时候,冲突在所难免,但在作出选择之前,父母与孩子应该达成共识:童年阶段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给情感提供一个有效的出口。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束缚、管制和挫折,因此排遣的出口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最好的消遣途径之一,它把你的愤怒说出来,把你的欢乐表达出来,让你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当然,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也会随之而来,这将使你终身受益。父母的工作是找一位亲切、体贴的老师,一个了解孩子就像了解音乐一样的老师。老师最关键的任务是要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心。孩子不可能从厌恶的老师那里学会热爱音乐。还有一点,学费是父母的责任,而练习乐器就像家庭作业一样,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当你孩子面临困难时,同情的理解比起意见、赞扬或者现成的、及时的解决办法更容易鼓励孩子。
我女儿在学习钢琴的过程,我们将遇到的困难称为“瓶颈”,我知道那很难,因为我自己对钢琴一窍不通,五线谱都不认识。说起我女儿学习钢琴的初衷颇具偶然性:自从升入小学高年级,女儿的数学成绩一路下滑,满分120分的试卷,有时候竟然考不到100分!也尝试整理错题,刷题,报了当地最知名的培训机构补习,结果却越来越不如人意。发展到最后,女儿一到数学考试就紧张,印象最深的一次,女儿倚在门口,用一种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妈妈,我要是再考不好怎么办?那一刻,我的心都要碎了……只能无声的拥抱她,希望能给她安慰。偶尔从一篇文章中得知,练习钢琴能够刺激孩子的左右脑,而且钢琴演奏需要眼、脑、双手协调配合,起到促进智力发育的效果,加上女儿自小喜爱音乐,充分商量沟通以后,我们决定退掉数学补习班,改为学习钢琴演奏。每次练习新曲子,我都感觉无比痛苦!因为实在太难听了,我竭力若无其事的做自己的事情,直到练成曲调以后,再由衷地赞美她,并对她的坚持与努力表示敬佩。渐渐地,孩子似乎忘却了在数学学习方面带来的沮丧,成绩竟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可以这么说,学习一件乐器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坚持、努力、成就感、以及作出选择就要尽一切力量坚持到底的责任感,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当我以开玩笑的口吻跟她聊到这个变化,并“大言不惭”的表扬自己的英明决策时,孩子哈哈大笑,说明明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了“鄙视”父母的机会,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特别的体验,他们会感觉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也会更加自信。不必担心孩子会因此不再尊敬与爱戴父母,只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孩子更乐意将真实的想法与父母交流。
家长会,对很多家长与孩子而言往往是噩梦,也很容易演变成为对孩子的批斗会。但如果家长会将问题集中在如何帮助孩子上,会让家长与孩子轻松好多。我女儿很喜欢阅读与写作,却苦于得不到老师的引导,无法取得突破。一次家长会结束后,我对她说:语文老师表扬你啦,说你对文字特别有感觉,希望你多读经典,并坚持写下去。如果你主动一点,老师说不定能指导你并且帮你将文章投稿发表呢……在与语文老师的QQ交流中,我“转达”了女儿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很喜欢上老师的课,惊叹于老师知识的渊博,希望多多向老师学习,请老师推荐阅读书目,并希望在写作方面得到老师的引导……渐渐地,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也更愿意发挥自己的特长,而父母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加深彼此的了解,有时候不妨“言过其实”一些,而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惊喜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所束缚,不愿意多做尝试。如果用法律术语来表述,我们应该穷尽一切可能之后,再决定是否放弃,办法总比问题多。
经常有朋友会问我,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成长?我的回答很简单:共读、共写、共成长。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读她的书,看她喜爱的电影动漫纪录片,然后与她讨论分享;鼓励她邀请好朋友到家里来玩或结伴出游,通过她的朋友来了解她的择友标准和喜好。尽可能做到客观评价她的朋友,如果发现她的朋友身上有自己无法接受的品质,如态度恶劣、暴力倾向、势利等,就将自己的想法坦诚跟孩子交流,但是否继续与这个朋友来往是孩子应该作出的选择,允许孩子为选择自己的朋友负责。
责任不可以强加,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没有积极的价值观来支撑的责任感可能会危害社会,具有破坏性。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判断能力,成天灌输,孩子很少有机会自己作出选择、培养自己内心的标准,则更容易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那些有机会自己作决定的孩子,在成长中,精神会更独立。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共读与学习,相信大家都受益良多,并且已经运用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了吧。学海无涯,任何一本书籍或讲座等教育资源都不是灵丹妙药,解决不了所有人的所有问题。让我们继续学习,与孩子共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