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们办公室里的几位语文老师聊起了一个话题:感觉现在小学的语文越来越难教了,不要说提高优秀率了,连及格率都难以有保证呢。
聊到这个话题,想到了我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自以为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的技法方面,我是很随意的,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语文文法等知识方面,我也没有显得得心应手。
在电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出现以前,我教学的状态,就是备课,按照教参、教案查找资料,只备课本的内容,不太关注学生的个体,这种形式的备课之后的上课,取得的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当电脑、智能手机出现后,我备课的方式有了改变,会在网上查找资料,直接使用别人制作的PPT,备课是简便了,上课也轻松了,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不太好。
两种方式的备课上课,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几乎都是如此,所以,我听到了许多同为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语文教学太难了,学生是怎么教也教不会呀!
今年寒假,因疫情的影响,我有了很长的寒假来看书。其中,我首先看的一本纸质书,就是叶圣陶与他的亲家夏丏尊合著的《文心》。
叶圣陶和夏丏尊都做过多年的中学教师,并且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直到今天,他们在教育和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文心》于1934出版,是叶圣陶与夏丏尊,结合当时国民课存在的不少问题,共同商量而写的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读者是当时的中学生和中学教师。
这本《文心》,不同于一般的同类教科书,它不重在理论的说教,而是“用故事来经营全书,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这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周乐华和张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虽然《文心》这本书讨论的是30年代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但在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因为“直到今天,在语文教学上,依然有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作者的思路、方法依然有益。”
这本书在1934年出版时,曾经得到了著名作家朱自清和陈望道两位先生的作序,称此书“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写得又生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并用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比喻,把书中罗列的事例,比喻为“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我所以看《文心》这本书,是因为我过年前加入了一个21天的写作训练营,辅导老师向我们学员推荐了这本书,他说初学写作者,好好阅读这本书,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我在网上订购了这本书。
说老实话,买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查过有关的资料,都不清楚这本书这么有年代感,早知道它是写于80年前,或许我连买的想法都没有呢。80年前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到今天还适用吗?
硬着头皮看了自己买来的这本“老古董",看了前言再看朱自清和陈望道两位大文豪写的序,忽然觉得,好像自己没有浪费钱呢,这本书还是有点用途的。及至看了第一个故事《"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故事的深入浅出,语言的幽默风趣,把语文知识巧妙地融合于故事里,让我终于觉得,我没有白买这本书!
在《文心》这本书中,一共讲了三十二个故事。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三个主人公(先生王仰之,学生周乐华和张大文)的教与学,把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国文知识贯穿于每个故事里。每个故事侧重于一个知识点。因为作者把所有国文的抽象知识,和三个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具体事情融成了一片,将个人和社会的大小事穿插进去,前后连贯地写了下来,所以,读这本书,既可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又可以从主人公的讨论、实践、汇报等活动中学到相应的国民知识(阅读和写作),而且让你学得毫不费力。
让我对《文心》这本书比较赞赏的是,书中的教师王仰之先生,他的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他会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积极的,不管讨论出来的结果是否有建设性,先生都会支持,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与进取心。
想想我们今天的课堂,老师一言堂的现象比比皆是,王仰之先生的教学方法,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一线教师好好去学习。
《文心》这本书,虽然写的内容年代久远,但对今天想要学好语文,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学生和初学写作者,还是有非常好的影响力。当然,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学语文的老师来说,也是值得好好研究,好好去学的。
(17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