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很牛逼的人,或是工作了一定年限的人,特指Marketing领域,都深谙并强调在营销过程中使用故事思维。
相信很多人类,包括本人,第一次接触故事思维这个名词的时候,会马上联想到一些广告,比如像百岁山的TVC广告,香奈儿等奢侈品牌创始人在百度百科上的风流韵事等。认为,有真实的主角、时间、情节、结局,才叫故事。
其实这样定义讲故事有些狭义,并且有时过于强调对讲故事时,就会导致一些畸形的效果。
做产品宣传视频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没有很好的创意,强行在产品的宣传视频上插入故事,结果拍出来的东西,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看的过程也十分乏味;还不如直接给产品来几个特写,来得简单粗暴些。
在小编看来,讲故事不应只是字面上理解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策划能力。它的重点不是非要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在于以人们容易接受,或是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对方,并保证信息不被理解错误。
那么,什么是故事思维?
以下,我将用自己找到的几个案例,来说一下讲营销故事的另一些形式。
///// 一页普通的杂志也是一个故事/////
这个案例很简单,但看得出设计者在这张平面上花费的精力。
首先,从文案里面我们可以知道产品具有三个主要卖点:
启瓶器
钥匙扣
Zipper Pull Tap
因为产品很简单,我们可以很快判断钥匙扣是产品的核心利益点,消费者购买最本质的意图是买一个钥匙扣,而不是一个启瓶器或其他,所以利用较大的排版面积突出钥匙扣的功能。
同时,启瓶器这种使用场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阶段性高频的,所以启瓶器这个卖点要展示,但居于次要位置。其他功能没有那么重要,文字就OK了。
到此,如果单就上面的卖点分析结果,然后罗列卖点文字和具体场景图,那只能说理解没有错误,但是不能算是故事。
这个案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背后的策划人员通过上图的人物在握着啤酒,而下图的手在开着啤酒,用场景串联起两个卖点,使人下意识看图就知道全部的事情,认知很顺畅。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实战中去很容易忽略。看到别人这样做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的故事!
///// 产品网页同样可以构造故事/////
这是一个情怀可以当饭吃的案例。我认为评价一个公司的marketing的资料好坏的标准之一,是潜在消费群看一遍他们的宣传资料后,是否拥有购买的欲望。
B&O正是这样的存在,第一次看到A1被磨得稀巴烂,然后加上无厘头旅游文案,竟能在装逼的同时把抗磨性能和性调表达得毫无违和感(背后有市场对B&O高质的信仰背书),我就深深崇拜这位幕后的故事策划者的勇敢和品位。
当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很难直接证明这样的故事和销量有什么关系。工作光靠这些技能存活很容易被误伤成小聪明,并且不同策划人员的脑洞和审美不一样,产出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下面的例子是可以明显看到有价值,虽然衡量起来也很不容易。
///// IP+公益同样是故事/////
上面列举的四本书中,有三本是日本的。其中《零售的哲学》、《设计中的设计》、《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对应的分别是7-seven便利店、无印良品、优衣库,三家都是快消公司。我觉得著书者一面给大众普及自己的公司,一面说一些自身实际工作中的深度思考,公益给大众普及知识,造成消费者从被动阅读转换成主动阅读,或多或少都因为对著书者的崇拜而对品牌产生好感。
比如我每次经过7-seven连锁店都多瞄了几眼;看了无印良品觉得小贵,但还是期待以后有钱可以任意买;冲动买了优衣库衣服后发现不合适自己等等.......
相反,《腾讯传》其实也不错,至少看的时候我领略到了,即使巨头企业在创业初期,也处于机会主义之中。但由于不是创始人主刀,所以表达没有日本这些书这么原滋原味。或许,人家不需要做这样的事,也能赚得盘满钵满。
//// 高级玩家,活动策划讲故事/////
2015年谷歌Alpha狗大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相信众资产阶级,中产阶级,贫民阶级……都关注了,或是被影响到了。酝酿这篇文章伊始,我在想都有什么案例可以用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这个。
我把自己还原到最初始的角度想这个问题。如果让我去主导这样一个项目,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产品,有好多好多资源和预算,我怎么向处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媒介结构,不同渠道环境的人讲清楚——谷歌人工智能很牛,谷歌很牛,这个简明的信息。
不是做几页PPT,不是搞个小程序,也不是赞助个科技节目、在娱乐节目中做个智力比拼、开个发布会、线下店做好几个案例展示……
谷歌怎么做我也不懂,尼萌自给百度。
当然,不是谁都像这种巨头那么有钱有势。有时候小成本的活动策划也是精美的故事,比如无印良品这种系列小故事连载。
我觉得也讲清楚了无印良品的诸多特性——日本美学,极简品质生活,纯净艺术与审美等,有线下店的公司还是可以参考的。
【声明】
我是正方型
这里记录了本人关于
品牌、文案策划、运营的观察和思考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男寝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