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这部电影的名气很大,可以算得上最近这几年日本电影的代表作,在很多推荐日本电影的地方,都能看到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题往小说是“复仇”,往大说则是在探讨人性的善恶。
故事发生在校园,和青少年学生相关,作为一个刚走出青少年没多久的人,我对于自己的青少年生活还算是历历在目。遗憾的是,我但并不能从这部校园题材的电影里面找到太多的共鸣,并不仅仅是因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缘故而是其他的原因,让我觉得里面的校园生活很陌生。而在东野圭吾《白夜行》里面所叙述的校园生活,里面人物的某些心理活动,我则能够获得共鸣。
女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我印象挺深,一个女学生为了报复一个男老师在课堂上面训斥自己,就在一个晚上给那个男老师发短信,说自己要自杀,此时在某某宾馆,要男老师立即赶往这个宾馆,否则就立即自杀,男老师匆匆赶去。待男老师去之后,女学生拍下男老师的照片,第二天告诉自己的父母,说男老师要和自己开房。女学生的父母听后大闹学校,男老师被开除离开学校。
这个故事听起来真是胆战心惊,遇到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真是无可奈何啊。
这让我想起自己读高三时,班主任王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他说,自己从来不会找女学生单独谈话,和女学生说话的时候,一定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以前他遇到过一个女学生为了报复他,而捏造事实诬陷他,所以他现在绝不相信任何人。当时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在座位上面听老师讲这种事情,只觉得老师是在讲笑话,认为他有被迫害妄想症。现在结合这部电影来看,王老师遇到那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的,人心难测啊。
我很遗憾这部电影并没有更走近学生的角度,拍摄教室的时候,几乎都是站在讲台的角度,或者旁观者的角度,而没有切到一个座位上的某个学生的角度,这点让我略失望。
这部电影里面想要探讨的善恶问题,和前些年北野武《大逃杀》的风格有些类似,用了一种过于偏执的方式,没有站在一种更为宏大的角度,以至于这种探讨,都是在宣泄情绪,而并没有戳到真正的症结所在。再加上这部电影有点mv的摄影方式,在形式上有些杂乱。
如果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纯粹的复仇电影就舒服多了,只用享受最后那一刻女老师对那个杀人凶手所说的一切,那足以满足每一个人内心里面对于复仇的欲望。真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复仇,虽然我们经常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屈辱,但更多的都是被遗忘了。我们对于那些多少年以后,还在念念不忘当年曾被某某欺负过的人,会把他们贴上“心胸狭隘”的标签,真实的世界是不主张的复仇的,对于个体来讲复仇的代价太大,而遗忘的成本则小了很多。复仇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不仅要考虑好复仇的每一个细节,还要有足够的复仇能力,还得想好万一复仇失败怎么办。对于社会来讲,个体的复仇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但如果纯粹来说以复仇为主题的电影来讲,这部电影比《金福南杀人事件》的爽快程度差远了。
电影里面的其中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值得一提,由日本女演员木村佳乃扮演,是前一阵子很火的日剧《我的危险妻子》里面的女主角,这部电影里面看到她觉着很亲切,她是个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