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把书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眼光可及之处能看到书总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看书多了久了有时候也会问自己:读书有什么用?她好像带不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有时读了也不一定懂,总处于含糊不清的状态。那种茫然感会让人手足无措,会反问自己:唉?我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来读你,怎么到头来还是似懂非懂?一气馁,就放下不读了。可隔了一段时间又会想,又会重拾,反复好几次。不懂、不会成为了一种常态,可真当遇到什么有感触的事情时,我所阅读理解过的东西却能像“及时雨”那般恰当而及时地出现,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隐没意识里。我一直坚信自己所读的书98%都是没用的,至少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半点用处,而那仅剩的2%却发挥了100%的作用。与其整天拿着个手机点点点,还不如多看本书,多写几段文字,至少也能算是自己对刚过去的这一段时间的一个交代。
看完一本书,问自己看了什么:不知道。很多人看完书都觉得得说出点什么,可我不这么认为。以前看书是为了考试,得将其整篇整篇地背诵;现在没了负累,还要这样做不是自找苦吃么?我看书就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传达什么。这是一种不可表述的东西,心里明白,可就是不想把她表现成文字语言,那是属于自己的的一个文件夹。可能是自己不愿与人分享吧,读书对我来说确是件比较“私人化”的东西,我不想听其他人对她评头论足,只想自己一个人懂。掺杂了太多其它人的想法会让自己纯粹的观阅书籍的念头变得顾虑重重,比如:这书他们会喜欢么?他们认为这主人公是好是坏,是美是丑?他们会想到这句话的寓意么......就这个“他们”让人觉得好累。对书如此,对人亦如此。
近段时间越来越静不下来看书,想来空闲时间也很多,翻书的机会也不少,可取而代之的却是整天拿着个破手机在那里点点点。心里着急,却不知从何下手。时间如沙般在指缝间悄悄溜走,自己却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偶然在影视剧中听到鳌拜说了这么一句:我鳌拜即使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遗臭它个万年。不管是留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在我看来都属于没白来世上走一遭。人生八十载,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什么都没留下,那不是白活了嘛?
读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即使外在条件改变不了多少,也希望自己的内在不是空洞乏味的。有时也会憧憬自己的另一半也爱阅读,不需要你多爱,只需要我一个人待在书房时,你不会抱怨我在浪费时间。
就先写到这里吧,望自己能有之前画画的耐心,将写作的习惯重新拾起来。文笔不好,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