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一些关于文案、创意的书,有了点思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索性记下来,跟大家共享。书名我就不写了,网上一搜文案、创意等关键词,经典的书都会出现,这篇只记录下读书时的感悟或脑袋中灵光一闪的想法。
关于如何了解一个人?
子非语,焉知鱼之乐?
你要想知道鱼在想什么,你就跳进水里成为一条鱼;
你要想知道树在想什么,你就要扎根土地成为一棵树;
你想要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就成为这个人,站在他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思考问题。
谈到通过观察、通过调查、或是通过聊天去了解别人,当然这样做并没有错,但很可能只是窥豹一斑。(好比通过“朋友圈”去认识一个人一样)
所以要想更彻底的了解一个人,你就需要复制他的一切,然后像他一样生活一段时间,这样你记录下你的真实心理,那么你就了解他了。
当然,成为这个人,并非真正的去像他一样行动,而是一切都在你的大脑中进行,去复制他的思维和情感。
比如你的目标是一个恋爱期的少女,那么哪怕你是一个40岁大叔,你也需要找到少女恋爱的那种感觉,像她那样去猜恋人的心思,去悸动,去伤感……
如果你的目标是你的老板,那么哪怕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小白,你也需要让自己站在老板的位置去考虑公司的生意,去思考老婆孩子的问题……
听起来似乎很难,但其实不断练习,不断积累,是很容易做到的。就像神游一样,每次你都能游得更远一点,了解到更多更细微的东西。渐渐的你就能真正了解别人想问题做事情的动机。
关于消费者洞察
洞察并非观察,也并不是说只要观察到表象意外的信息就是洞察了。比如你通过观察某人的小动作发现他在说谎,这并不是洞察,洞察是找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根源,只要找到根源,你就可以预测到他的各种行为,并能更深层次的跟他沟通。
洞察是个好工具,并不只在广告上面。比如撩汉子,比如跟同事相处,比如要老板器重你,比如陌生人对你有好感等等等等,只要是跟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如何积累创意?
想创意不是做数学题,
有时候过于专注反而只能想出意料之中的平庸创意。
而我们那些奇妙的想法,
多半都是在不专注的时候产生的。
(广告大师们也都建议再消化好资料后去看电影、泡澡、散步、聊天、做爱、做饭……然后创意叮的一声就造访了)
所以要想创意闯进脑袋,有时候需要专注。
举个例子,牛顿和他的定律的故事。
如果牛顿没有专注的去研究力学的原理他可能不会发现牛顿定律,
如果牛顿没有不专注的靠在苹果树下发呆他也不会发现牛顿定律。
所以想创意也一样,要学会在专注和不专注之间转化。
专注好像都知道怎么去做(虽然很多人做不好)
但是如何不专注的专注呢?
这就需要你提前专注的把基础都装入你的潜意识,
然后让你的整个身心(注意:不是大脑)带着问题,
去做一些毫无关系放松的不专注于问题的事。
那么就很容易出好的idea了。
这个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就做的很好。
就是聊天。
如果聊天的时候如果我们很专注的去思考每一句该说什么,
我猜聊天的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无聊很枯燥。
但其实你不专注的专注聊天时,
也许是边欣赏风景边聊,也许是边享受美食边聊,也许是边看片边聊,
总能聊的很自在精彩,话题也会不断的变化出各种有趣的方向。
这就是专注的不专注力量,
或是不专注的专注力量。
如何提高文字功底?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千年前,陆游就懂得这个道理了。然后我最近又反复的听林夕、黄伟文的歌,跪服到不信!
谈广告创意和文案,先从最基础的文字写作说起。记得从前小时候,总以为记得越多漂亮的句子,越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越长大越发现:1.别人的句子始终不是自己。2.自己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
后来我开始学习别人写那些句子的技巧,然后模仿他们的语调去遣词造句。之前特别喜欢新概念的一个作家叫做七堇年,后来发现即使能写出一些自认为还可以的句子,然而结果是还是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距陆游300年后的一位欧洲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塑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大师们都说不管文字也好、艺术品也好,他们本身就存在于自然中,而我们只是一个捕手,看来也许真的是这样。
后来不断的跟文字打交道我也发现,那些写的好的句子或文章都是灵光乍现的,像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语句通过我的手而显出真身。(好像很多作家也都这么说)
确实很玄。
前辈们的忠告是做回孩子保持童心,这样能让自己的大脑随时调频。但时间不能逆转,怎么才能像一个孩子一样去看世界去思考去创造呢?
既然孩子时候我们拥有那样的能力,所以一定不是我们需要再去学习什么或是得到什么,而是需要去舍弃一些什么,找回一些什么。
到底是舍弃什么找回什么呢?
舍弃偏执,找回好奇
舍弃欲望,找回喜悦
舍弃自私,找回爱心
舍弃固执,找回倾听
舍弃功利,找回乐趣
舍弃自卑,找回自知
舍弃斗争,找回友谊
舍弃怀疑,找回相信
舍弃懒惰,找回活力
……
我之前有个非常错误的认知,是每天把自己排的满荡荡的,不让就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但其中这不是个好方法。不要再试图塞满你的大脑,保持空性,保持弹性,让它能够捕捉大脑之外的灵感,而不是调遣内部的信息而已。
仅仅是读书时候一些零碎,很多话也不是我说的,书上看来的。近来打算以书为眼,重新和自己的世界say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