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对城市宣传的看法》里我已经详细谈了我做城市行销的基本思路,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思想落地,去执行一个项目。
根据南雄这座城市的各方面考量,南雄这个产品要想卖出去,现有的资源根本不具有任何卖点,总得来讲,就是南雄这座城市各方面都非常一般,可以说是一座平庸的城市。
这么一座平庸的城市,按理来讲,根本卖不动,怎么进行行销?
平庸,有好有坏,坏处已经讲完了,我们讲好处,平庸的好处就是有可塑性,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都可以。充分发挥其好处正是行销的精髓。
那么我们要把平庸的南雄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才易于被大众接受,并且有吸引力呢?当然还是要根据南雄这座城市的具体特征来量身定制,南雄是一座三省交界的山城。
三省交界、山区……人们第一个会想到什么?
对,鬼怪传说!
可是真实的南雄,不盛行鬼怪传说,也不流行宗教信仰。这就需要我们去创造这种形象,鬼怪传说这种地域形象,天然会引发大众的好奇心,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恐惧,自然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南雄这个三省交界的山城里,有了注意力就有了商业化的可能,吸引到更多观光客。
为此,我做过一点尝试,我以香港人的视角写了些关于南雄的鬼怪传说,首发南雄贴吧:香港人在南雄縣的離奇故事【持續更新】在贴吧这种大众化传播的平台里,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并且让人感到既真又假。
在后来的写作过程里,发觉这样持续的更新,必定会遇到瓶颈的时候,很难造成大众传播效应,主动传播的人毕竟是少数,必须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把传播的力量发挥得更大,让更多人知道南雄的鬼怪传说,而进一步去了解南雄这座城市。
所以我停下笔,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大众也能参与进来创作鬼怪传说,只有参与感才能形成互动,互动导致数量级的分享行为,至此达到了传播的目的。
如此关键是要引导大众也来说自己听过的鬼怪传说。
我的方法是不再以一个香港人的视角去诉说故事,而是以好几个人一起诉说的方式去写,这样塑造了一个大家都可以讲故事的氛围,有了这个氛围,再鼓励大家去讲,一级一级传播下去,就不成问题了。
写作模式如下,通过虚拟不同的讲述者,制造参与感的氛围:
讲到最后,还有个受众的问题,写完这些具有参与感的鬼怪传说后,是向外地人散布还是先向南雄当地人散布呢?
哪边的效果好还真不好说,只能两边都同时散布,通过监测效果来预估哪边的传播力度会更大,然后再决定把重心放在哪个群体里宣传出去。
再讲一个南雄银杏旅游的案例,南雄银杏旅游能够火爆,是通过摄影群体和户外群体经过多年的传播形成的,而不是由政府和当地人的宣传引爆的。也就是说你要想达到几何指数级别的传播效应必须先俘获核心受众群体,才有可能在下一个群体里引发更大级别的传播效应。
总的来讲,大众传播的关键就是要想办法让大众主动传播你的信息,没有任何好处也能使大众主动传播你的信息。这就好比动物吃完了果实,就完成了植物种子的传播,你把我消费完了,但你却在不知不觉中帮我完成了传播,一种寄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