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5个月,终于盼到了出院这一天。出院时,正赶上天津第二届老年书画大赛。妻子很兴奋,赶紧送去自己的绘画作品参赛。回来后,我竖起大拇指对她说:“这个时候还有这种心思,叫人佩服,说明你兴趣不减、希望还在。”妻子不好意思说:“应该这样,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有兴趣,有追求。”
没过多久,评选有了结果,妻子送去的绘画被选上了,发了证书,给了奖品,妻子格外高兴,还在自己的获奖作品前摄影留念。
后来,妻子又给自己加码,每周两次去老年大学钢琴班上课。她坚持了四年的学习,毕业时,老师对她的评语:聪明刻苦,勤奋好学,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圆满完成了学业。通过四年的学习,现在懂乐理,会识谱,能弹琴,可以独立演奏十几首中外名曲,是班上进步最快的一名学生。
正如老师的评价,这四年她付出了不少辛劳。她对钢琴,没有一点基础,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记得那些日子,她常常是凌晨三四点起床,用自己的手指当五条线,比比划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上线、下间”。放学回家里,她马上坐在钢琴前,打开上课笔记本,反复练,反复背。
我不光从妻子那里汲取能量,还从别人那里获取营养。我家住在师范大学家属院儿,这里住的全是本校的教职工,彼此很熟悉。出院后第三天早晨,我和妻子正在操场垒木前锻炼,田老师看见了,立刻跑过来,她站在我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嘴里还说“很好,很好”,回头又对妻子讲,你立了大功,应该得个大红花,戴个大勋章。说完,她自己也笑了,很快,她收起笑容,告诉我们,她也得过中风,住院一个月,出院后,觉得没脸见人,不敢出门,在家里憋了半个月。后来又一想,怕什么,病了也是老师,练好了仍然可以上讲台。想通了,胆大了,劲也来了,也愿意出门了。现在,每天早晨都围着操场走圈,回到家也不闲着,除了干家务之外,就是活动筋骨,伸腿、扒脚尖、站墙根、做俯卧撑。这么折腾,还真管事,54岁得病,到今天已有7年了,没反复过,一年比一年好,除了没有从前那么灵活以外,什么后遗症也没留下。
另一天的早晨,我在操场走圈时,碰上了白老师。他很热情,陪我走了两圈,我们边走边聊。说着说着,他突然降低了语调,小声告诉我,他要送给我一件当前最需要的东西。我道了声“谢谢”,就分手了。
白老师走后,我告诉妻子,他也得过中风,恢复得很好,没留下任何痕迹。白老师爱动脑子,肯思索,有见解,又喜欢帮别人,很受学生的欢迎。
当天吃晚饭时,白老师来到我家。刚进门,他就把手里的资料递给我,说这不是什么礼物,只是个人的一点心意,写的全是自己中风后一些感受,不一定对,供你参考,也许对你有好处。白老师放下东西,连口水也没喝,就走了。
白老师送来的是他自己写的材料,打印地整整齐齐,装订地漂亮,活像一本书。封面的书名是《七个怎么办》,副标题是“怎样预防中风”,里边的目录是:怎么服药,怎么吃饭、怎么锻炼、怎么作息、怎么查体、怎么改掉坏习惯、怎么控制个人情绪,涉及到7个方面,供51条。
妻子看了以后赞不绝口,视为珍贵的礼物。还说,这里有悲伤,有忠告,有期盼,寄托着一个中风病人的良苦用心,又实际又实用,有特别的意义。说完这些话,她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走到我面前坚定地说:“他们就是样板,就是标兵,向他们看齐,准能赢!”我也很激动,不由地举起右手,像宣誓那样大声说:“以他们为榜样,坚持苦练,力争早日康复!”
我如此郑重,这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因为想到他们,我就觉得前有标杆,后有支撑,又稳定又可靠,有信心获得康复路上的美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