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新课,从华为成长的角度,讲了组织或个人成长的修炼内容。整理如下,供朋友们学习体会。
第一,逆向思维。
华为是靠做销售起家的。还有一家特别牛的企业——格力,也是靠过硬的销售做大的。
其实,销售意识,市场导向,不仅仅是把产品卖给客户,而是客户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卖什么,帮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总之,一切围绕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从销售产品做起,倒推到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逆向思维。
众所周知,做好销售能挣大钱,但做好销售也是最难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想(也算是逆向思维),难做的事,就意味着能跟你竞争的人更少,如果你做得好,你的商业护城河就会更深和更宽。
第二,不走捷径。
许多组织或者个人,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比如,一些组织去挖别的组织现成的人才,用别人现成的技术。再比如,一些人,套用别人成功的方法,单纯地去模仿。
结果就是,这些组织被挖过来的人才所绑架,组织受制于引起的人才。
而做为个人,如果单纯套用别人的成功方法,往往只是一时之利,时间一长,境况一变,就可能被打回原型——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搞懂别人成功背后的核心逻辑。
华为企业最成功的一个心法就是——不走捷径。
组织不走捷径,就是不依赖个人能力和经验,而是去提升整个组织自身的能力,并去个体化,进行员工轮换。
个人不走捷径,就是要把“僵化——优化——固化”的成长路径走完,真正获取成功逻辑,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思维和行动方法。
第三,成竹在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准备的越充分,你成功的把握就越大。
华为的一条成功心法就是——无论做什么事,你都要逻辑清晰、明确。你要把项目,变成全员可见的达成目标的里程碑、进度条。
这样,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就会知道自己每年、每月、每天,甚至每时、每刻,应该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第四,反常识。
华为的所谓反常识,其实是突破认知,是认识上的飞跃,是重新定义常识。
比如,底薪+提成是我们的常识,但当okr出现后,很多岗位就替换了底薪+提成的模式。
再比如,企业员工“为我所有”是我们的常识,但现代企业从雇佣制走向合伙制后,“为我所用”就是主流。现在许多网络平台与从业者的关系,就是合伙关系。
再比如,物质刺激是我们的常识,但面对95后员工,物质刺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情感才是他们真谛。
再比如,人力资源部门依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需求,面试人才是我们的常识,可任正非却在研发人才招聘座谈会上提出——“面试第一,别在需求上浪费太多时间。”
华为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常识,为我们重新定义了常识。在常识一次又一次的被打破的过程中,组织或个人的运行模式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级。
认知层面的逻辑,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最核心的生产力,没有人能挣到超过他认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