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述怀
苏轼(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
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
赏析:
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佑时期(1086-1093),词人屡遭贬谪、排挤。
上片: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首句写夜色之美,空气清新,纤尘不染,月光如银,皎洁而明亮。词人在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银色喻月光之明亮,生动而形象。如此美好的月色,对月饮酒,斟酒时须斟满杯,虚浮的名与利,只是徒然伤神。苏轼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苦闷,理想难以实现,思想上更倾向于通过佛家、道家的思想化解人生的苦难,不由产生出世的思想,一“须”字体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两“浮”字又有着释然后的轻松,词人在此将名利与“劳神”对等,可见青年时的苏轼,深受名利之缚。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叹”字引领后三句,一连串的排比与比喻,生动地体现了时间之迅捷,人生之短暂,人生如梦。三句均用典,“隙中驹”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石中火”出自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梦中身”出自《关尹子·四符》:“知夫此身如梦中身。”三句均有一“中”字,读来极富音韵美,一“叹”字有着深思后的感慨,以及面对时间无计留住的无可奈何。
下片: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下片抒怀,虽满腹文章,然有谁欣赏,文如其人,词人意指自己为人也不为世人所容。“开口谁亲”,这一问直达心灵深处,词人面对这四面夹击,无人能解的孤独,并未放弃本真的自我,词人并不将心境拘泥于此,面对现实的暗淡,无忧无虑,尽情挥洒内心不愿放弃的天真,“且陶陶”为用典,“尽天真”便是词人内心的坚守,什么时候回来才能回到故乡,“作个闲人”为词人的美好向往。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此三句承“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白云,享受当下美好,品词人释然后的旷达。“对”字引领后三句,句中均有“一”字,读来极富音韵美,突出了生活的简单,同时也反衬出词人内心世界的丰盈、充实。
此词韵律优美,风格旷达,以一颗淡然心,远名利,求天真,人生何所求?“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足矣。语言清雅,用典贴切自然,词中对人生的认识,极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