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这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权的小名。孙权就是在三国魏、蜀、吴三主中的吴主吴大帝,他在南京当了23年皇帝。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其第一朝就是孙权所建立的吴国,所以他被叫做吴大帝。南京在三国时代叫建业,是吴主孙权在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从京(镇江)徙治到秣陵后,所建筑的石头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才自武昌迁都于此。
孙权的长相,很像波斯人,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他是出身江东豪族,家中有胡姬,会不会是他的祖辈和胡姬之间所生的后代?不得而知。但《三国志》明确地说到,他是个“形貌奇伟、骨体不恒”的人。可见他有遗传上的杂交优势,所以在三国领袖人物中活得最长,享年71岁(曹操66、刘备63、诸葛亮54),是一位长寿的国君了。
孙权自公元229年即皇帝位后,迁都建业。自此不听谏阻,派方士万人渡海,求夷州等不毛之岛,追求功业。公元233年又与辽东公孙渊通好,企图联盟反魏,结果事与愿违,然后又不顾国力,频繁向魏发起进攻。从这时起,吴大帝孙权便走向没落之路。
孙权早年在他接其兄孙策的班后,处于魏、蜀两雄之间,独保江东一隅。特别在吴魏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吴蜀彝陵之战,以及南拓交趾,开土辟疆,都表现出这位“碧眼儿”的英主之姿。尤其在蜀亡后,强魏压境,他不得不对曹丕这样一位后生,俯首称臣的时候,能够“屈身忍辱”,也有不凡的表现。所以,吴政权才能坚持到蜀亡、魏亡后二十多年,始降于晋。这确实是孙权给吴国打下的坚实基础。
诚如著名作家李国文所说,这位曾经英明过的吴大帝,到了晚年也摆脱不了自古以来的“老年皇帝病”,逐渐走向他辉煌的反面。他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分争,嫡庶疑贰。他用吕壹则排陷无辜,他信陆逊却让他受谗而死,他疑诸葛恪而又让他总揽一切,他立后立子却使其播乱宫廷、遗患不已。这些中国历朝历代的老年政诒的必然现象,在吴国都出现了。最后难逃《三国志》的评语:“及臻末年,弥以滋甚”的结局。
孙权在死了太子登、废了太子和以后,眼看要接位的太子亮才9岁,实在太幼小了些,只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并不太想托付的诸葛恪了。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孙叔把儿子托付给他,他就是吴国的大将军陆逊批评过的“刚愎自用”的诸葛恪。结果,孙权刚刚一咽气,吴国就开始动乱了。
宗室孙峻在孙权死前力保诸葛恪上台,但等到诸葛恪权重倾主时,他又支持起孙亮,想把这个诸葛恪于召见时把他杀掉。结果事泄,孙亮被废了。随后,孙休接位,诸葛恪又把孙休干掉了。诸如此类的宫廷之乱,都是孙权埋下的祸根。在三国中,宫廷内部的血腥屠杀的记录,吴国堪称第一。
历史上,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东吴,也就是“六朝古都”的第一朝,兴也是孙权、败也是孙权。曹操所谓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看说的是孙权的身材相貌,要强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才说出这番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