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时候我们认为礼节即教养。
昨晚从图书馆出来,背着书包,双手插袋,羽绒服的帽子扣在脑袋上,缩着脖子,已经很烂的手提包斜挎手腕上,因为冷,匆匆走着,嘴巴里哼着那年的小曲。对面走来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人,气色泛黄,她盯着我看,温和渐渐转为微笑,我像我家的傻狗胖胖一样“耶?谁?不认识。哦,有点喜欢我这个得瑟样是吧。”忘记了哼小曲,也露出了大门牙。
大多数时候,遇到差不多同年人,因我常常服装神态有点异样,她们多数是斜着眼,偷偷的瞄一瞄,嫉妒?偷窥?不知道。。。反正有点猥琐(不好意思,俺也这样瞄过人家“切,不就那破衣服吗?嘚瑟”)
幼年时母亲教过很多待人接物的礼节,以至于十几岁时在村里算是个知书达礼的女生,且为自己有这样的名誉而荣耀。
后来,整个价值观世界崩塌以至于我无力支撑这种礼节带来的名誉。
再后来发现,待人接物保持传统礼节是一种教养,我安静一隅并没有对任何人不敬呀?!
作教师后,在孩子中,角色的变化发现问题更多,认识我的孩子很多,不停的有孩子向我问好,出于礼貌我必须回礼。
不堪重负。
还有在不同的学校都碰到过老师与学生同样排队打饭,孩子们被教导要礼让老师——我觉得浑身不对劲“我老了?我病了?我需要年幼的孩子来让我先行?”开始逃避这种礼节。
过多的礼节可能是一种桎梏。
曾有学生家长这样对我说“我天天在家教孩子要好好读书啊!甚至把他拉倒大街上的泥瓦工身边说‘你看,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像他这样’。”
有一个学生家长是收破烂的,孩子很自卑,他说他们家是收破烂的,爸爸自己和别人都看不起他们家——在课堂上我这样回答他的自卑“这世界没有低等的职业,只有看不起职业的人。”孩子说他听不懂,有些孩子懂了。但是自那以后家里是收破烂的他开心起来了,读书也比较用功,我给他补课作为回报他给我刷碗。
教养是不是表面上和你保持尊重以此显示自己是个有教养的人,而骨子里却歧视你的职业?
教养是不是我们在上流社会里推杯换盏温文尔雅,毛发贼亮皮鞋光光,却对客人带来的礼物百般嫌弃并出言嘲讽?
教养,是骨子里选择的坦然与良善吧,礼节,不过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润滑剂,对于需要的人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