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高中好友Emily来伦敦找我玩,周日一起去参加了Color Run彩虹跑,两个人染了一身彩粉,原本要跑5公里的路因为炎热(其实是体能丧退),全程的五分之四使用了步行这个技能坚持到了终点。
跑完之后在现场听了会儿DJ放音乐,跟着大伙儿摇晃了几回身体,就回家洗澡了。之后两个人就坐在家里的客厅,开着院子的门,正午的阳光配着凉风透进屋内,她勺着草莓味的米布丁,我搅着酸奶和巧克力麦片,正打坐着突然就聊起了小时候关于夏天的回忆。我大概6岁的时候在外婆家住过一阵子,那时候最喜欢和外婆一起垫着草席睡在屋外。广东的夏天即使在夜里也很闷热,外婆就会在家里的露天阳台垫上席子,和我一起去外面透风,一边给我扇扇子降温,一边哄我入睡。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外婆给我乘凉的夜晚,我躺在席子上,看着夜空里若有若无的星星在闪烁,伴着身旁的凉风,睡得很安稳。就是这些纯真又凉快的回忆,我才突然反应过来,也许这就是夏天里最单纯的美好了吧。
虽然我的外婆没法送你一个,但是下面这些在夏天看了希望也能给你的心头带来一点清凉的读物和活动还是可以一起和你分享的:)
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
“好久没有感觉出夏日的气息了。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 然而,这一切宛如一度揉过的复写纸,无不同原来有着少许然而却是无可挽回的差异。
这篇小说很短,1个小时就能看完,很适合夏日午后躺在床上和着窗边的微风读一读。我不是村上春树的忠粉,但是尤其喜欢书里的这句话,我忘了我看的这篇是谁翻译的版本,豆瓣上很多人评论说林少华翻译的版本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试试看。
菊次郎的夏天
这个电影是Emily推荐的,我还在找日语配音搭中文字幕的资源,但是两个小孩子在夏天日本的街道上肆意奔跑的片头就很吸引我了 - 情节也很单纯美好,是讲述小学三年级学生正男在暑假决定要从和奶奶生活的地方一个人去爱知县丰桥市看望母亲,邻居阿姨发现后安排老公菊次郎陪伴他一起踏上寻母之途的故事。
这个展在Mayfair的Waddington Custot画廊。Sir Peter Blake是一个英国艺术家,被认为是英国波普艺术运动的领先人物之一。这个展览主要展出了他的水彩和铅笔画。想给这个简单巧妙的展览设计点赞,画廊里面用粉色和黄色区分水彩画的和铅笔画的展出部分,这个搭配让看展的心情也变得很愉悦,更何况两个颜色也很夏天!PS: 他们的展览小册子也设计得很美,可以免费拿的哦!
在海德公园划船
这个我看到有好多同学都去玩了。去过Hyde Park无数次,直到这个巨型艺术装置的出现才意识到划船的乐趣 (当然我觉得乐趣的存在是因为有了自拍这个终极目的)。装置是这个艺术家组合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做的,相当于和在Serpentine Gallery(蛇形画廊)的展览联合展出。这个艺术家组合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下面这个装置的照片也许你在很多地方有看到过呢~!
豆瓣阅读
最近是迷上了这个app了,身处英国想看实质的中文书比较难,亚马逊kindle的手机版阅读又巨难用,翻了下豆瓣阅读,反而有很多我想看的经典的中文书都在上面,而且价格也不贵,可以微信直接支付。这几天在看汪曾祺的散文精选,下周打算看小时候没有看完的傅雷家书或者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
总结一下这篇流水账,基本上最近只要不忙,都在看书/看电影/看展的状态中。这个暑假想要把积累下来的学术书还有闲书看完,多写作,原因之一其实也是对设计有帮助。作为一个设计师,设计只是整个过程动手的一部分,设计前期也包含了很多资料搜集还有分析,还有概念发展(concept development)。第二学年过去后反思了一下过去完成的设计项目,有了想提升自己作为设计师概念发展能力的想法,这样的话运用文字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像我们老师说的,得用文字把设计背后的故事卖出去。
但是我觉得不只是设计,做其他职业,把文字练好也是很有益处的。以前实习和工作的时候偶尔会需要帮工作室招intern,其中招过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在复旦学广告的妹子(现在和她是许久不联系再碰面也聊不完话题的好友)。我特别喜欢找她帮忙翻译工作室里的英文文案,因为翻出来的中文条理很通顺,遣词造句都很妥当。而且我发现,写作能力好的人,往往逻辑比较清晰,沟通起来比较高效。
不过我至今仍然保持频繁阅读的习惯,和父母从小就放任我爱看什么书就给我买是分不开的。来了英国之后,写论文之前要翻阅大量著作,讲究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倒是让我从以前阅读里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之外,学会了在阅读中反思。因此也是最近才发现经典读物的益处,好的文章是能令人思考的。
想感谢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