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南京姑娘娇娇嫁给扬州的魏先生,虽然家里人没有反对,但也不是很喜欢这门亲事,毕竟自己女儿也是省城人,嫁到扬州总觉得有些委屈。
魏先生还有个妹妹魏小慧,听说自小身体不怎么好,读书只读到中学就没去学校了,一直在家里。后来和村上的小伙子结婚了。
小慧结婚后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娇娇和魏先生结婚后曾问过他,为什么妹妹出嫁还是住在家里。魏先生开始还含糊其辞,后来再问他,干脆推说不知道。其实魏先生一直在外地读书,毕业后才回来。他也不清楚家里的情况。
魏先生的家是乡下的老房,独门独院,楼上楼下。魏先生父母住在楼下,娇娇和魏先生住二楼东厢房,小慧和妹夫住在西厢房。
魏先生还有奶奶和他们不住在一起,住在村上另一处老屋。
虽然一家都住在一起,但各住自己的房间,娇娇和魏先生每天上下班,晚上回家,一家人在饭桌上吃饭才见着面,倒也各自相安无事。
结婚后,娇娇问魏先生要工资卡,魏先生说在小慧那儿,娇娇觉得奇怪,哥哥的工资卡怎么在妹妹那儿。她是个凡事要弄清楚的人,问魏先生为什么自己工资卡会放在妹妹那儿。
魏先生解释,没有结婚前工资卡就被妹妹拿走了,因为妹妹没有上班,又没有钱,所以就把他工资卡拿去花了。
这是什么道理?不上班还有钱花?娇娇去找小慧要工资卡。娇娇也不说要工资卡,只说魏先生上班远,自己又怀孕了,不能骑自行车上班了,两人商量要买辆踏板摩托车,上下班方便些,现在买车还差钱,问魏先生的工资卡在不在小慧那儿。
小慧开始还支支吾吾不肯说,娇娇再三追问,小慧才说在哥哥房间衣柜最下面的抽屉里。
娇娇这才拿到工资卡,她以为自己夺回了经济主动权,谁知拿了工资卡去取款,卡上一分钱都没有,早就被小慧都取光了。
娇娇找魏先生理论,魏先生好像早就知道了一样,并不生气,反而安慰娇娇钱没了以后还可以再挣的。
娇娇觉得魏先生太照顾他这个妹妹了,可是这只是进婆家的开始。在后面一二十年里,娇娇目睹公公婆婆对小慧一家的照顾,亲自将小慧生的孩子带大。老屋被拆掉后,全家人都搬到镇上商品房里去住。公公婆婆拿了三套房,给了一套小慧。这一切娇娇后来才知道。
都说养儿防老。魏先生也觉得父母准备宠着妹妹一辈子的想法有些不妥,于是对妹妹他们一家人的态度也慢慢变得冷淡了。
娇娇曾问过婆婆,为什么要这样照顾她女儿,让他们啃老,而不是让她自己独立起来。婆婆叹口气说:“那还不是因为你们比她过得好吗?”这句话让娇娇哭笑不得,她和魏先生努力工作才换来安稳的生活,这和妹妹在家什么都不做,一辈子无所事事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婆婆七十岁了,开始变得听不清别人说的话,变得唠叨,喜欢一遍遍重复问同样的问题。有一次,一家在一起吃饭后,婆婆拿出一张借条,告诉大家这是和小姨妈借的十万元钱,一直没有还,趁她还清醒现在拿出来,要女儿和儿子帮忙还掉。
小慧一听,头一扭,嘴角向上撇,皱了眉说:“妈,我又没上班,拿什么还?我自己还没钱呢!”
魏先生坐在沙发上抽烟,没吭声。
娇娇接过借条,看了一遍,确实是和小姨借了十万元钱,借款人是婆婆的名字。
“妈,这笔钱我们来还吧!”娇娇说道。她想不管公公婆婆如何偏心,养老送终还是儿子和媳妇的事,总是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晚上,娇娇去婆婆房间,点亮卧室的壁灯。老人年龄大了,节省惯了,晚上总不开灯,但是房间黑漆漆的容易磕碰到,娇娇在天黑的时候会先去开灯。
婆婆走进来,让娇娇不要走。她从衣柜里拿出一块布料,打开布料,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人民币。
婆婆将人民币给她,“娇娇,借条是假的,这是十万元钱,给你们留着,不要告诉小慧。”婆婆温和地说。
“妈!你这是干啥呀?”娇娇一下子被感动了,她不知道说什么好。
原来婆婆还是知道事非曲直的,只是儿子女儿,手心手背,她不想谁过得不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梁晓声说:“人生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也许我们这辈子就是这样了,既无法保持清醒,也无法装做糊涂,总是在明明暗暗中寻找光明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