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叫做《深阅读》,副标题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作者是日本的斋藤孝。这本书中文版9万字,内容不多,它提出了,在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的非常好的观点,在此推荐给大家!
有网络信息称,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与我们成对比的则是根据所谓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从数据的表面来看,我们的确读书的人并不多,能深入去读书的人更少。
说到读书的作用,很多人以为只是拓宽知识面,当然,这的确是读书的作用之一,但若是仅此而已,那么上网就足以取代读书了,只在意信息量的话,与其花一两周的时间读完一本书,不如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个小时,得到的信息可能更多,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可以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其他人的想法,相互交换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人正生活在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但有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用户的意识,如果自身修养的确达到一定深度,在此基础上妥善获取平均水平的网络信息,作为判断的参考自然毫无问题。
面对大量的信息,斋藤孝带我们重新审问了读书的意义,他告诉我们,如果书读的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让自己的思想成型并继续向下深入,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既能面对自己,又能聆听他人良言的办法,唯有读书。
我们看到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俞敏洪在大学期间就读了800本书以上。许多企业家都喜欢读书。读书是推动我们进步的无形力量。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因为用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表面是信息过量,实际上反而是信息严重缺乏,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是不是读什么书都好呢?不是的,只有读优质的书才有意义,如果避开经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选择什么样的书很重要,但是,同样是读书,所读的书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读书的意义大体分为三种。第一是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应对考试或者工作而要读的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此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书是重新审视自我的镜子,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自我检视,就应该多读书。
作者也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能量,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如何才能做到深阅读,读什么书才是深阅读呢?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他认为要阅读经典,经典书籍书籍蕴含的都是丰富的宝藏。要阅读天才的一生,天才的经历提供我们人生更多的启迪。要利用书评进行读书,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
笛卡尔说,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这个对话如何持续呢?作者提供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供大家参考。第一个是建议自问自思,要带着问题去读书。第二个是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还需要朗读。通过耳朵听到的话容易在大脑中形成影像,所以精神自然就会集中。眼耳结合更加有利于读书。第三是要有书架存书。纸质书是与人亲近的存在,而电子书是极谦虚无形的存在。对于纸质书,在关键的语句下做标注,折起来关键页的页脚,书才会成为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第四是在特定时间和随时读书。第五是输出让书成为自身的血肉。要让自己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的清楚,侧重读书后的输出。
叔本华说过,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提高阅读的品质,作者介绍了几个方法。第一是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第二是进一步输出,向别人说明某本书的内容时,只讲述梗概大意是很无趣的,应该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第三是通过“师事”阅读,沉浸在宗师的世界里。第四是吐槽式阅读,对书中的信息逐一唱反调。第五是安慰剂阅读,就是把已经知道的事情重新确认一遍的读书。第六是标签阅读,把出版社各自相同的标签下的书库通读一遍。第七是据点阅读,以某本书为中心,拓宽读书的广度。第八是快速阅读和跳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量。
读书让人成长。我们与别人交谈也大致能看出对方读过多少书,你读过的书都反映在你的谈吐和气质上。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学习如何更好地深阅读,真的很必要!
愿您能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
潘昱
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