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聚会热闹的昨天过去了。早晨起来,盘算今天干些什么事,自由自在些,最终还是决定去城市图书馆。
骑上共享单车,轻快的速度,虽然太阳晒的厉害,风却凉爽的样子。图书馆里,今天人多的有些出乎意外,尤其好多小孩和学生,被家长带来,以往宁静轻声细语的阅览读书环境,有些人声鼎沸。
尽管身着制服管理员小姐和小伙,反复提醒注意安静,但是孩子们的活跃喧哗与好动还是屡禁不止。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还是找到上次的阅览区域,找到临近窗的角落里的座位。
心里惦记写了一半的家世小说,从抗战开始的北平和冀东地区缺少大量地理和历史变迁的资料,所以重点要在地方志和人文历史的书架上,还是要寻找和积累,动笔作品的所需素材和历史背景。
京畿之地,清朝从直隶省到顺天府二十四州县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冀东地区版图隶属关系变动很是频繁。
新的北京地方志,有些介绍的资料又把划归河北省的三河县,划归天津市的蓟州区,没有介绍资料了。所以要找河北省的地方志,查阅资料,很是费事儿了。
特别是三河县1946年之前原来的版图,包括今天的顺义、平谷、二百多个村庄,现在三河县属于河北省,顺义、平谷解放后1958年划归北京市了。今天能找到资料完整的地方志很有难度。
从家乡老人们回忆,给我讲过很多过去的故事,但是从历史记载着以往前辈们在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战斗地区的介绍难免缺失的比较多。
从1938年,八路军四纵进入冀东地区,到抗战结束后,李运昌、曾克林马上带领冀东地区部队最快进入东北接受日本投降,这段时间,史料和回忆录很多,但是各种各样说法有很多不一致。
这段历史,虽然我积累起来素材比较多,但时间上、人物关系上、历史事件的描述不符的地方,有很多疑问和不清晰。
我还是尽可能的弥补一下,从地方志和历史人物的回忆录里,抽丝剥茧,分门别类的探究历史的真相,给作品提供真实和完善的历史支撑,既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杜撰和随意发挥。
文学作品需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是真实的,人物关系不能有任何相悖,才是真的尊重历史和人物形象的原有样子。
上部的大约十五万字,是从清代中期到民国三十六年,历史脉络贯通比较清晰,主要人物变化随着年龄和历史时空变幻,文字和情节感觉还是比较顺畅。
唯独这段历史还是比较杂乱,怎么处理好,还是有些一筹莫展。
北平以东地区,时称冀东。它以雾灵山为中心,包括南起乐亭、宁河海滨,北至兴隆、青龙,东至迁安,西到平谷、顺义、通县、蓟县的广大地区。这里是冀热辽的接合部,有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作依托,有北宁铁路贯穿其间,又与渤海相濒,是沟通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和可以直接威胁平津的战略要地。
冀东抗战很特别,这里应该还要包括兴隆县、承德地区。从长城抗战,到七七事变,再到冀东大爆动,殷汝耕建立华北自治伪政权头绪都没有统一的脉络。
坚持下去,静心的梳理,找到资料完整的素材,我似乎感觉时间凝固了,一整天都在翻阅,总算是有些眉目了。
图书馆里,疲乏的一天结束了,收拾利落书籍,踏上回家的路,骑上共享单车,迎着落日余晖,感觉充实的生活,竟然很快就过去了。
盛夏来临,旅游回来,图书馆是我始终认为最好的去处,充实感和成就感满满,舒适的环境和翻阅书籍资料的沉浸其中,向着自己向往的星辰大海目标迈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