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读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天的时间,上周趁着群里人数还不太多,我们录制了书本的各种前言和导读作为预热。老师们的积极性尤其的高涨,然而,这只是开始,能坚持下来的人才能真正在群里有所收获。
这坚持有两个层次,一个能坚持每天听我们带读,当然所买到书的话,自己看也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就是能在每次结束之后结合听到的,去做总结和反思,哪怕是单纯的记录重点,也会大有收获。假如大家只是听听,读读,那整本书所带给你的价值只是它的冰山一角而已。
这本书我看过大概两遍,对于书里面的引导方法熟记于心,但即使这样我仍然在每天的带读之后认真揣摩作者写作时对整个美术教学体系方式方法的阐述和表达,我相信作者写这本书时一定是穷尽一切办法想要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框架表达清晰。
今天带读的"绘画发展"这一部分,是所有进行美术教育者必须牢牢把握的基础知识,正如作者所说这与后期教儿童画画时的相互协调奠定了基础。在我看过的众多书籍中,不论是专业少儿美术教育的还是儿童绘画心理治疗,艺术治疗的,都会先将儿童绘画的发展罗列一番,可见其重要性。
在这第一章的绘画的发展部分,作者着重总结了绘画的三个阶段。即学习各种视觉图形要素(如线条,形状,颜色和图纸空间等)的特征;发现使用情感和表达的思维模式进行图画再现的可能性;以及儿童开始熟练地使用逻辑组织方式进行再现,创造出日益复杂的、反映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的形象。
第一阶段要素的学习,分为三个时期一一
一岁半到三岁,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肌肉运动和肌肉运动知觉的感觉上,说白了就是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发展是生物性的,与绘画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却为下一步绘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岁到五岁,通过之前的探索,孩子们的视知觉能力增强,孩子逐渐开始体验线条,图形,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创作出具体而多样的作品。
四岁到六岁,通过前一年龄段的绘画工具的使用经验和对各种线条,图形的探究,他们开始了线条,形状,颜色的组合探索,并形成画面。
第二阶段最初的再现,两岁到五岁属于儿童快速的成长期,结合之前所讲的儿童对工具自己各种表现元素的探索,孩子的画面,思维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在两三岁的时候,开始觉察到他们的所画与之运动,情感特征和空间关系与生活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并不急于表达,而更多的是在自己的画中发现新事物并为其命名为一些奇怪的主题,在成人看来是想象力丰富,实际上是儿童思维主观性,任何事物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但在儿童这里被无意识的,别出心裁的混合在一起表达出来了。
接下来应该是在四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蝌蚪人(书中作者并没有为其命名,只做了详细描述),孩子开始通过符号建立绘画语言。
五岁以后儿童开始有目的的通过绘画去表现,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当作创作的主题,并加上自己对经验的解释和理解,用绘画的的方式进行再现,"讲故事"的需求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绘画动力。
第三阶段是儿童叙事和记录事件的需求。
五岁到七岁,随着儿童内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初期的各种奇异组合,各种不合逻辑的表达都慢慢慢慢趋于条理性,从开始单个的事物慢慢转变为有细节,有初步特征的事物,即事物主体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与事物相连的和局部特征。同时儿童也在这个时期在绘画中慢慢加入场景,但因其生活经验有限,所以表现的主题相对简单,贫乏,主要以儿童本人和其生活周围的家人,环境为表现内容。
七岁到九岁儿童的社会性开始慢慢发展,他们的绘画内容逐渐由家庭转移到周围社会生活甚至更远,加之其绘画表达越加精细,细节也会更加丰富。但是因为其逻辑思维此时并未发展完善,所以此时儿童的画面表达还达不到成人眼中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间的透视关系,他们不会在意平面与立体、客观与经验多维性之间的矛盾,他们会用自己的视角自由组合,发明新手法来再现他们所表达的任何事物。
至此,就是昨天带读的所有内容,我用自己的理解做了简单的梳理,也再一次和作者做了灵魂上的沟通。我发现这样的梳理就像是绘画后期的精致描绘,不会像以前整本书看完囫囵吞枣式的感受。这样更容易吸收智者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思想。期待更多老师们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