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损失规避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案例:
老人家想赶走来公共草地上玩耍的小孩子们,于是先后给出10块钱、5块钱、1块钱。最后小孩子们虽然能得到1块钱,但被拿走9块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拿到10块钱的快乐,于是小孩子们再也不来草地上玩耍了。
七天无理由退换,商家赠送运费险这些都是抓住了损失规避心理。
心理上感受到等量失去的痛苦大于等量收获的喜悦
当我们去影楼拍婚纱照,拍完以后服务人员会拿10个小样让我挑选,不要就就画❌,这样最后我们往往会觉得10张都很好。如果服务人员换成让我们觉得好就一张张的添加,那么影楼离关门也不远了。
以下是一同学在专栏里的留言,我觉得非常好就给搬过来了。
「商业技巧」
1、换购替代打折;2、"获得框架"替代"损失框架";3、"无理由退货"(一旦拥有,即害怕损失)
「自问」
1、站在消费者角度,有时面对商家的"损失规避"营销技巧对我来说是划算的吗?
2、在生活中,有哪些情况是可以通过对方"损失规避"的心理让事情完成得更好的?
3、当自己陷入损失"规避心理"的"失去"和"受损"状态时,该如何调整和克服?这是天性吗?
「自答」
1、有时候商家类似"包邮"、"以旧换新"确实可以减少一些麻烦,增添一些便利,如果购买该商品的价格在心里账户预期之内,其实也挺方便的;但一些时候也因为"加一元多一件""10元换购"这种类似买了就赚了的促销买了好多用不上的东西,"囤货",事后发现其实价格并没有便宜很多,只是早早的搬了回来。
2、老板对员工、家长对孩子、包括自己对自己的鼓励和督促都可以用到,形成正面的鼓励机制;
3、前面看到各位的留言,包括文中案例,第一反应不仅感叹:赤裸裸的人性啊!但"人性"又如何形成、从何而来?是天性不可解不可演化的吗?可以了解这些心理知识以后运用到生活中让事情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吗?
以上漫画出至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随时联系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