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凌晨
今天决定把每天写东西的日期写上,也不错。觉得是个记录;然后今天说一下《引爆用户增长》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我也没细查做啥。估计是一个理论家。所以这本书写的有点偏理论话题;
插个话题,因为用户增长是从18年才开始提起来的,因为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大概在17年底18年初基本上消失殆尽;当然这两天我看网上有一篇文章在写马云爸爸天天一天见几个国家元首,去谈支付宝合作,一年飞行1000个小时;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马爸爸全世界跑着吃人口红利。欧洲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信用体系,会被便捷的支付所替代,这个是科技进步的力量。当然再进一步YY一下,做一个简单点设想一下,如果我又一个工具,我靠近你的手机五米,就可以把手机里的钱偷走。那你看看谁还用手机支付?肯定又变为纸币支付了。当然,这个是YY,整个科技公司基本上在避免这类事情发生。而且也没有技术革命性的创新能够实现这种方案。但这个设想,我认为能说明一些,互联网现在发展太快,时间周期太短,本质上,存在不稳定性。我是一个怕死的人,比如近视眼手术,我会觉得现在不合适做,因为没有超过三十年的技术验证,万一到时候人们眼睛都瞎了呢?
习惯性走思哈,回归正题。本质上我是想喷这本书的,但是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首先,他对于我来说,还是起到了一些启发作用,但是我认为对于刚入行,或者工作不久的人来说,还是不建议看到。(当然,天才除外,因为每个理论总会引来很多diss,我承认世界上有些天才不符合我的观察规律)
首先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认为这本书比较适合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产品经理。因为这本书属于纯理论性知识以及案例型分析,可操作性行较差。有点像大学里的教材,当然他没有那个深度和高度。但是对于互联网来说,是有这样一种认识的。说的直白一点,很不接地气。我个人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实操大于理论的工种。只有你到到了一定境界,需要把整体的工作经验梳理形成工作方法,乃至理论的时候。我觉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本书。本质上该书就是把各个阶段的理论介绍了一下。当然,这里自夸一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与我平时的实操和工作经验进行印证,验证一些自己的工作总结错误和理论不足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对于我还是有帮助的。这里就厚颜无耻的自夸一下。
我说明一下我理解的用户增长。用户增长的概念应该是17年底18年初开始提出来的。之前其实大家都在吃人口红利。而我认为把人口红利挖塌的根本性产品是拼多多和快手。快手应该包含抖音。基本上这几款产品,把整个互联网一直无法渗透的下沉市场,直接穿透,洗了一波人口市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用户增长的概念。这会说明一个问题:目前人口基本上都是在线网名,原生新用户会很少。所以,这个时候,在大公司做用户增长和创业公司做用户增长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大公司前面1-7基本上都是有一些条条框框限制,所以,可能用户更多的是状态的转换,如果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以及通过短期策略去洗竞品的用户(比如视频会员用户)
而创业公司,个人认为核心是产品竞争力,只有明确你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模式,并且实实在在能赚到钱,你的产品才会有活下去的机会。不然,其实上面这些属于空谈。当你产品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赚钱模式,在目前互联网下,很难存活。
然后我仔细分析一下这本书的架构,其实却是是每个准备做用户增长需要做的几步。所以看看标题就够了,结合一下具体公司实际,查漏补缺,即可。具体实践指导,这里没有太多,案例也只能是参考。
当然,这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不建议刚入行的人看这书:我有个表弟,金融专业,创业卖水,卖了十来天,赚了3000块钱吧。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结果和我聊天时,给我总结了七八条他通过这个实践得出的金融学哲理。当然我强忍着把他暴打一顿的心理,用产品经理常用的怼人与被怼技能中的怼人,狠狠怼了一顿。然后又默念我舅舅的好,好好洗脑式教育了他一番。
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事例,可能在学校里,整个中国的教育以数学为例:大家都是学好公式,然后运用公式去解决数学题。我觉得这个没问题。但是实际问题是,没有完全符合公式的实际情况,如何能得出一个好的结果。我觉得这个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理论是一种抽象,如果你能在实践中把理论运用、符合实践情况。我认为是OK的。但是如果没啥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上来就说:我要运用AARRR模型给你公司建立也一个增长模型,我觉得有点脑子抽。为什么要举我表弟那个例子呢, 我认为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而如果某一天,有人拿着这本书上的东西直接照搬,我认为大概率雷同上面情况;
PS:我弟确实是双一流某个名校的学生。说明白了理解力很强。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哥,更多的靠自己。所以三省吾身是必要的。至于一星期还是一个月,个体差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