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能为你提供“自我提升”的有效路径和思维方式,帮助你了解什么是自己能改变的,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把问题分门别类,各个击破,聪明地使用自己的有限资源,一步步地达到自我完善。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本书的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被尊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博士曾经在就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演讲当中,发表过一个引起了很大轰动的观点,他说:很多心理学家都在努力帮助病态的人减少痛苦,而我的志向非常不同,我就是要让幸福的人更加幸福。其他心理学家们热衷于把一个人-8的人生提高到-2,而我的目标是帮助一个人把+2的人生提升到+6。
2.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到底怎么去分辨,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呢?
塞利格曼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一个问题的根子到底有多深。表层的东西改变起来比较容易,而深层的东西改变起来就要难的多。怎么判断一个问题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呢?塞利格曼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定义问题的深度,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生物层面、证据层面和力量层面。 先来说说生物层面。一个问题和天生的生理机制关系越密切,就可以说,这个问题在生物层面上涉及的层次越深,想要改变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说,是非常难的。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不能傻乎乎地硬磕,而是要先接受这个现实,然后,迂回变通地想其他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有的时候,你就是会陷在这种心理学家称为“过度认同”的心理陷阱当中,不断为自己的行为和判断寻找支持的证据,不断加深证据层面的深度,所以,才会在一个问题当中越陷越深。其实,你只要学会后退一步,在远景当中,客观地观察这个问题,就能看到更多不支持的证据,得到更多回旋和调整的余地,让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我们在来说说一个问题在力量层面的深度。对于一个问题,你的信念施加的力量越强,就越难改变;反过来,你的信念施加的力量越弱,就越容易改变。
3.哪些问题能改变,哪很难改变,而哪些根本无法改变?
我先来说说什么东西是基本无法改变的。比如说体重这个问题,对于90%的超重的人来说,节食的效果只能是暂时性的。你的遗传基因和生物指标会给你设定一个理想体重,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理想体重的话,那么你可能需要去做基因测试,找到自己的基因类型,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决定,是需要更少的摄入碳水化合物,还是更少地摄入脂肪,甚至是改变自己整体的膳食结构;又或者,你需要去想办法,给自己的身体加外挂,也就是说,要去改变自己肠道当中的益生菌群落。靠单纯的没有针对性的节食,只有害处而没有益处。 还有就是焦虑,为什么焦虑难以改变呢?这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进化基础,是深藏在我们人格和基因当中的基本事实。在人类的进化过程当中,焦虑有非常大的正面意义。它是危险来临的警笛,督促你深思熟虑、冥思苦想,去找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就像是你的心灵安全卫士。会把你的家庭、事业、娱乐逐一排查,直到找到不对劲的地方才罢手。而且一旦发现不对劲,它就会采取行动提醒你。 所以,正常的焦虑对于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请把正常水平的焦虑,想象成汽车上一闪一闪的“汽油不足”的警示灯。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选择切断电源,虽然可以专心开车,暂时好过一点,但是最终的结局就是半路抛锚。如果焦虑不是非常严重,那你应该处之泰然。仔细聆听它的指示,去改变你的外部生活,而不是你的情绪状态。和焦虑类似,抑郁和愤怒,也是不仅不容易改变,同时,对于你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它们会提醒你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告诉你应该马上采取行动来减轻这些情绪。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哪些是人们普遍认为很难改变,但是实际上不太费力气就可以完全消除的。比如突然发作的惊恐症,也就是你会突然感觉到胸口疼痛、汗流不止、恶心想吐、头眩眼花,身体失去控制。很多时候,人们会误认为这种症状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吃很多药都没用,甚至怀疑是遗传的,或者是自己的大脑出了问题。但是,实际上,惊恐症是可以轻松地完全治愈的。 关于突然发作的惊恐症,研究就表明了,其实惊恐症处于一个人生理表现的表层。很多情况下,人们认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就是自己马上要心脏病发作,或者是身体产生巨大危机的一种信号,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连接所产生的错误的信念,而且这种信念非常容易被证伪。只需要有外在的事物能够牵扯他的注意力,让他发现,其实他原来的担心是不会发生的,这样一来呢,他的惊恐症就能够完全被治愈。
4.如何从当下开始做出自己改变?
对于自我完善这个事情,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其他科学家们忽视的观点,就叫做“深度的观念”。表层的东西改变起容易的多,但是深层东西的改变都需要很大的努力。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宿命论呢?比如童年创伤带来的问题,是否能改变呢?很多成年人,一旦开始审视自身的问题,想要做出改变时,就会往往会回顾自己的童年,并把如今的不幸,怪罪于童年的遭遇。
5.一个人的童年对他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影响? 一个成年人又有多大程度可以做出改变,摆脱童年的束缚,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塞利格曼给出的回答是,童年的遭遇、甚至是创伤,对人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夸张,成年之后的很多人格特质,依然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有非常严谨的科学研究证明,除了基因之外,童年对人的影响根本没有这么严重,甚至是童年的创伤和教养方式,对成年后生活的影响非常小。如果你非要怪你的父母,你只能怪他们遗传给你的基因,你不能责怪他们养育你的方式。
无论你从小是被老师用戒尺打手心,还是被家长参照育儿书带大的,是按时喂饭还是饿了就吃,都只能对你的人格有一点点影响。绝对不需要专家说的那样,举行一个与父母脱离关系的仪式,才能改变你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某些特定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最终能够决定你的命运和表现的,是你自己。
6.如何改变?
塞利格曼建议,如果你决定去改变,但是不知道从何做起,那么,你应该选择困扰你最深的一个问题,开始行动。即便是那些最难改变的,生物层面的问题。
塞利格曼在这本书中说,他的研究目的,不是要打破你改变自己的美好愿望,也不是保证你能以任何方式去获得改变。他认为他最想做的,是帮助你建立起成功改变自己的乐观和自信,同时帮助你打消盲目的乐观和自信。他希望给你的是一种切合实际的乐观,帮助你把自己有限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你能够改变的行为和心理上去。同时,如果一个很难改变的行为和心理,对你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你就一定要拿出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做出和它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不要轻易气馁或者是放弃。塞利格曼认为,这才是最明智的达成自我完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