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哥失约两周,今天终于再次发文。这两周很闲,离职之后,有种头脑放空的感觉,后果就是各种情绪都会在放空的时候趁虚而入,有积极的、有消极的......
趁着这段空档期与几位久未见面的老友叙叙旧,谈话间,选择这个词贯穿整个对谈。两位都是大学期间的校友,一位是同级不同专业,至今已经在麦当劳打拼六年,位置是餐厅一副,再向上一步就是店经理。虽然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走起来却是步履蹒跚,为此还生过一次大病。
工作有时占据我们生活的时间多到失去自己,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那感觉像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拼命干。身体往往是最先发出警告的,于是他不在上夜班了。
我们的对谈从那次大病初愈开始。
病愈复出后,他像变了一个人,态度也发生改变,释然了很多。好像很多大病初愈的朋友都会有一种洒脱和释然,就是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他告诉我,在那之后的每一个清晨,总会思考一个问题,是继续坚持,完成自己最初的目标,还是就此放弃,去寻找另外的自己。
就这样选择来、否定去一直到我们见面,依然没有一个定论。从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来看,就此放弃,无异于对自己过去的否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他的家人态度很明确——反对。他自己也不想放弃,但是面对工作中种种不顺心、不如意,有时不免会心灰意冷。高潮和低谷从来都是阶段性存在,此消彼长,他也只好默默承受。
他把“选择”抛给我,想听听我的看法。做出这种决定,更重要的是已经为此付出六年的青春,如果就这样结束,是不是对自己开了个玩笑。但是,如果不开心我们是不是要结束掉,开启新的生活,至少在我的经历中是这样的。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能承受住那段自我否定和迷惘的焦躁期,还是可以看到马云口中“明天的太阳”。
我的观点是放弃,不过是在心里说的,嘴上还是劝他权衡利弊,再试一把,失败了就此放弃。
他确实有实践过,也曾有餐饮业的猎头为他提供职位,然而并没有去。可能在心底他依旧不想放弃,毕竟他不敢用六年的青春和未来对赌,我也不敢,但是四年我想可以。这道选择题或许还将陪伴他一段时间。
另外一位是同专业的学弟,因为暑期勤工俭学同住一个寝室而相熟。他的壮举是单车骑行川藏线,一路上跌跌撞撞,经历些挫折。终于还是有惊无险的完成在那个年纪,很重要的一个赛段的比赛。至今膜拜不已!
这个夏天他毕业了,去了一家当时“没有选择”的公司,因为手头上唯一的机会。入职后,得知前辈对他的期望很高,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出入职场就要面对残酷的业绩排名,末位淘汰的制度,让他有些惶恐,以至于不知所措。
工作半月有余,来找我聊天,其实当时我的状态也不理想,因为刚被消极情绪入侵。不过他的状态看起来更加焦虑,需要一个出口。
对谈开始,从毕业前的实习聊到正式工作,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不吐不快。在聊到其他同学的出路时,不免情绪会有些波动,尤其是工作类型、薪资比较不错的那一类,心态难免会有起伏。又或者曾经有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并没有抓住或者直接错过。
这种体会在我毕业时感触颇深,相信很多朋友都曾面对过类似的情况。处理结果不尽相同,有些并又有自乱阵脚,自怨自艾,最后收获满意的工作,有些则是以消极对抗一切,最终影响了求职之路,对于他而言,还是很好的守住防线,并没有过分的患得患失。一份自信帮他撑起腰杆,自信我想来自于川藏线的骑行经历,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于那段经历。
在倾诉掉消极、烦躁、焦虑的情绪后,他对后面的路似乎更清晰了,有时他只是想把堵在胸口的那点看似并不沉重的情绪吐露出来,以求获得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这个时间节点刚刚好!
在毕业的时间节点上,清醒、理智的选择可以为后面的职业道路扫清障碍,结果同样会让你满意。就好像是同在北京起飞的航班,中途改变一次航线,目的地便会截然不同,旧金山亦或是老挝。
在面对各种对当时的我们异常重要的选择时,有时突然出现的一个机会,会让人情绪兴奋,后果是忽略了机会后面隐藏的缺点,可能后面出现的机会优势比前者更加明显,但对于年轻稚嫩的我们来说,给这些机会留下的思考时间并不多,而是更在意机会到来的顺序。
机会总会不断出现,只要你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做好筛选,仓促间的选择,会让你很长时间都会质疑当时选择的正确性,而那时呢,显然你已经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