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 第210天:《论语》中的君子(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18》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称得上君子。”质:质朴,指未经雕琢的本质。文:只外在的文采。史:虚浮不实。彬彬:物相杂却配合适中的样子。
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
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