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付费时代,学会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朋友参加了大量的课程,最后收效甚微,因为学习不是赶集市,凑热闹,而是一项需要专注力和思考力的活动。为了更好的学习,很多朋友开始尝试思维导图,我也是如此。
很多年前,我就关注了一些思维导图课程,低价格的课程还不如自学,有分量的课程又价格不菲。囊中羞涩的我就开始分析这些价格过万课程的价值点,然后就发现这些课程主要涉及两点:讲课力和授权认证。其中讲课力是可以先练起来的,当有了一定的讲课力,再获得认证,才更具说服力。
经过一年的刻意练习,我不仅有机会在简书、樊登读书会、文魁大脑俱乐部、头马演讲俱乐部等知名平台演讲,还带了几百位学员,写了20多篇高质量文章,画了上百幅思维导图,受到了很多高手的亲自指导,赚了一点教学费,更在前不久获得了世界思维导图大赛北京赛区的全场总亚军(速记导图冠军,自由创作亚军,成人组总冠军)。
当然,这些成就还非常小,因为我刻意练习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得奖和赚钱。对我来说,能够学会学习,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最持久的影响力,才是我的主要学习目的。
对于“知识付费”,很多人都倾向于“花钱买安慰”,“能用钱解决的事,就别浪费感情”,我曾经也高估了金钱对学习的价值,爱花钱听课,用了几万学费,结果听完课就还给了老师。
因为,那些交费就能过的门槛,其实不值一提。最大的门槛不是钱,而是心态,有没有雄心和高手对话,有没有耐心坚持下去,有没有智慧看清方向,有没有爱心帮助别人。这些真正有价值的品质是用钱难以买来的。
那么,这些买不来的品质,该如何培养呢?
自学刚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因为,自学要求我们尽可能地自主思考,行动,选择。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没有主动性,就算我们身边有很牛的老师,最后也会因为各种挫败而放弃。如果有了主动性,就算没有很好的资源,也会发现资源,聚合资源;就算难度再大,也会想方设法,各个击破,直到成功。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身边的环境,而是扩展到无限的空间。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跟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学习,听全球各地的课程,学习最有含金量的低价位课程,甚至在网上买本书看看就能够学会很多。善用互联网,我们可以获得最优质的知识,智慧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而恰好,上网用不了多少钱。
同时,交费也可能让我们更懒惰。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学车,临近考试了,很多学友怕被黑,也怕技术不过关,就想交点保过费保过。即便驾校教练都没怎么提出来,他们还是主动交了。看起来好像很合理,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担忧有些多余。驾校教练的绩效是按照学员通过率来考核的,也就是说,他们巴不得学员快快过关,为新学员腾出位置,省事又赚钱。
最后这些交了保过费的学员,因为高枕无忧,没再去练车,结果考试还得自己开车。有些技术不过关的,该挂还是挂了。
可见,能不交钱就别交钱,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
对于省钱自学,我的导师有句话值得一读:
“当一个人自己掌握学习的各个环节,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将完全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简书当红写手怀左同学,世界记忆大师袁文魁,世界思维导图冠军刘艳,这些顶尖选手都不是完全靠老师教出来的,而主要靠自学,也即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
自学绝不是闭门造车,更要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向万事万物学习,向值得学习的人学习!
看到那些画的很复杂,很精美的思维导图,除了羡慕,就是赞叹画者绘画功底,思维能力,艺术天赋,努力程度等等,这些对于学习思维导图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就是信心,一种深到骨子里的自信。比如说聂卫平,论天赋,他弟弟在八岁就夺得了北京市围棋比赛冠军,在家中他经常和弟弟赛围棋,就算弟弟让着他,他也没赢过,并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但是聂卫平非常善于总结,每次下完棋都会回顾分析,然后尝试新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超过了他弟弟,也赢得了人生的辉煌。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在赛场上,那些赢家固然令人敬畏,但是那些明明落后,却永不放弃的人,和那些看到他们落后还在追赶而肃然起敬的人,则是真正的未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成败乃兵家常事,也是暂时的。无论是成功者,亦或者失败者,只要上进,就会面对更大的压力。这时唯有信心,方能支持一个人挺过去。
最开始我画的思维导图是上面第一幅这个样子,按常理来说,未来也很难有什么建树。但是,当时我就给自己要求,先把手绘、思维、记忆、阅读等分别练起来,再画思维导图,应该会有很大的改观。最后,我成功地把各项本领综合到了思维导图中,才画出了上面第二幅那样比较精美的思维导图。
然后有了更多的精美思维导图。
据了解,就连世界记忆冠军王峰在赛前也会恐惧自己无法进步,紧张到睡不着觉。但是,凭借着强大的自信心,无论是在赛场上,亦或者是《最强大脑》舞台上,最终他都能驾驭恐慌,顺利超越自我。
这种深到骨子里的自信心又来自于哪里呢?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知己知彼”对于提升自信心非常关键。
我在训练思维导图过程中会搜集各方高手的作品和资料,然后从他们的优势中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融合进自己已有的优势中,并且弥补不足。融合各方高手的优势的最大好处是,我们不仅精进了,而且别人还能感觉到,产生共鸣。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没有树立敌人,还召唤了更多的盟友。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画思维导图过程中,可以从哪些方面“知己”呢?我经常采用SWOT分析。
一般来说,我会先分析强项和弱项,然后从中找到可以很快改变的(机会O)和暂时难以改变的(挑战T)。
具体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思考:
比如我强在思考力,弱在执行力。那么,我就应该扩大优势,更多地思考;同时,对于行动力,也该足够地重视,适当画画思维导图。我喜欢自学,靠自学进步更快,那么我就该多花时间,静下心来自学;同时,也该适当地和队友,老师交流,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更善于阅读,那么我可以更多地看书;同时,适当地写作,系统总结经验,分享所得。
每个人的学习模式是不同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这样才能做到史蒂芬·柯韦提到的“发挥影响力”,而非迷恋于无法改变的“关注点”。
找到最佳的学习模式是优化学习力的重中之重!
微软全球前副总裁李开复在大学一开始学的政治科学,成绩不好,后来他根据自己的特长,转到了计算机系,才成功突围。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实验操作上笨手笨脚,在理论研究上特别突出。上帝为其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其打开一扇窗!
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项,尊重差异,发挥所长,同时还需要弥补不足。因为木桶能装的水高度取决于短板。
李开复之前演讲水平不行,他很恐惧演讲,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哪有不能讲这回事。于是他向演讲大师威斯曼学习,最终不仅演讲不再是他的短板,还成了他扩大影响力最有力的工具!
我之前比较在意思维导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规则不重视,画的比较草率。通过反思和求教,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这样画出的思维导图才更耐看!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总结一下失败教训。
最经典的回答无非这两点:
1、因为不够勤奋,没有每天画思维导图;
2、因为笨,每天都在画,但是进步很小。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聪明地努力呢?
我认为,最聪明的努力,一定是通过设计的努力。我们的时间有限,活动范围有限,信息有限,资金有限,人脉有限,可以说,一切都很有限。
在这种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有《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安迪的精神,尽一切力量,聚焦于关键点,用一把藏在《圣经》中的钥匙,不停地挖,还得防止被发现,直到成功逃脱。
正如李小龙导演的《勇士的旅程》,主角在塔楼的不同楼层,面对不同对手,需要一些相同的战略和不同的战术。当对手连命都不要的时候,还得保持清醒,抓住对手“怕光”的弱点,给予最后的一击。
那么,画好思维导图最重要的点是什么呢?
一眼看去,画好思维导图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有人说它是笔记,发散思维的训练利器,可以搜集整理信息等等。的确,思维导图的用处非常之多,但是最最基础的是:有导向地记录思想的工具。
同时,根据我的参赛感受,考察的也主要是这三点:记忆、导图和思想。
记忆方面,我主要是向袁文魁教练学习。从他那里学到的最大感受是:记忆的秘诀不是记忆力强了就泛滥地记忆,而是能观察出材料的类型(学科和难度值),然后对症下药地运用记忆方法。例如:
记忆导图最重要的是运用逻辑分类,简化词汇,图像记忆,字头歌诀,锁链故事等。
对于记忆的难度值,我们需要可视化。对于导图,可以根据阶乘(A*B)来区分,也即按照分支类别数目和延展的层级来区分。难度值也和对材料的熟悉度有关,对于熟悉的单元,即便很长也可以很快记住,比如“国立武汉大学”这个单元,就可以简化为“武大”记忆。
练习记忆力,还得多运用。在写作中,常见的记忆模型是5W3H(新闻)和SCQA(故事)。在出差时记忆房间号,路上记忆车牌号,记忆联系人的电话号和人名等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心,就没有特别困难的事。
记忆还有三层次:口头的记忆(表面),大脑的记忆(浅层),心灵的记忆(持久)。这三种记忆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发挥感官和大脑的记忆。
在世界记忆大师圈,真正的高手不是简单地掌握了记忆方法,而是已经和记忆法产生了戏剧化的故事,即经过朝目标拼死的抗争,策略性的安排,辛勤的劳作,不懈的斗争,最终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
听起来想让知识进入心灵相当困难,其实也有捷径,就是积极融入探索性强的文化。
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真看几部想象力丰富的电影和书籍,和脑洞大的朋友交流,就会学得更快。
英语高手学英语都是把看美剧,美国高端杂志和工具书当成了家常便饭。俞敏洪把《牛津高阶词典》都翻烂了,艾力看了无数遍《老友记》,夏鹏看了很多遍《经济学人》。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记忆大师和最强大脑为什么能够在湖北葛店盛产?
因为那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记忆的文化,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里使用的,嘴里说到的等等,都是有关记忆力和记忆素材的。
在思维导图的画法上,我主要是向世界思维导图总冠军刘艳学习。刘艳的中西合璧画法给了我很多启示。然后我就顺着她的《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书中的画法,看了一些相关资料。
1、实用型:《素描的诀窍》、《创意速写》、POP、缠绕、条漫、字体设计、插画等资料;
2、故事型:蔡志忠漫画,《纽约客》,漫威,《漫画英国》,《梵高手稿》,《达芬奇笔记》,日本浮世绘等等资料。
很多人好奇,有必要为了学习思维导图看这么多艺术创作书籍吗?我觉得很有必要。导图是一种呈现工具,能够画出规范的线条也需要插画的基础训练。如果想画出特色,更需要从故事画中获得灵感。
这幅思维导图是刘艳老师在2016年世界思维导图大赛自由创作项目中画的,也就是说在博赞给出主题之后,需要在2个小时左右不借助互联网,独立创作出来。
大家可能觉得她的手绘太占优势了,实际上,不仅是她的手绘很占优势,而且在策略上也高人一筹。
目前市面上虽然很多人画思维导图,但是最大的问题是:
1、为了画的精美,有创意,耗费了很多时间;
2、费了很大劲,画的并不理想。
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绘画基本功之间的差距(一时难以弥补),还在于策略的运用。
刘艳老师的绘画工具很有规律,基本上以油性马克笔为主,勾线笔为辅,彩铅点缀,并且通常各种笔都是7种颜色左右。这样的工具搭配是提升效率的基本保证。
在限时比赛的情况下,选择越少越好,这样执行力最强。运用马克笔和勾线笔可以最快地表现明确的色彩关系和线条关系。
当然,她的画中还有很多奥秘,她这样长期高水准地绘制,一定是形成了深入浅出的体系的。具体可以参考她的新书《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
我建议初学思维导图的伙伴一定要多研究刘艳的思维导图,这样才能最快地进步。因为刘艳的导图严格遵循世界赛上的导图评分标准,并且还能有所创新。两种相互矛盾的特质同时出现在了她身上,实属不易。
这当然不是让大家直接复制她的作品,而是能够摸清门道,取其精华,站在巨人肩膀上,少走弯路。
也有人会说,那我自己研究一种导图工具,区别于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我觉得也是可行的,但是可行性很小。还不如将已有的思维导图发扬光大。正如围棋不是聂卫平发明,但是成为围棋冠军一定需要创新。继承和创新并不矛盾。
在对刘艳的作品有了一定清楚认识之后,再去带入日常生活中训练,和她的作品对照,或者向她求教,才会日渐成效!
前几天带孩子看OY的手绘,她很喜欢上面这只海豚,我也觉得不难画,便尝试临摹了一幅,对整体的造型,风中的水波纹等画法稍作了练习。
有一次准备彩铅课程,刚好看到手机壁纸的橙子造型很棒,适合画下来,便动笔绘制了上面这幅。在绘制中我特别注意了物体的本色、光和影,以及橙子果肉颗粒的饱满感。
这次城市赛比完,看到北京赛区总冠军贲威翔同学的作品,对他的线条特别感兴趣,便刻意练习了一下,甚至写名字也是思维导图走线(无论从哪里开始,最终都微微弯向水平)。他的线条就像微风拂过水面产生的波纹,繁而不乱,动中有静,有一种分型艺术的独特美感。
目前我还在听樊登讲书,然后绘制了这份《跃迁》。之前听书,我可能会随手记笔记,但是用思维导图时,我需要更专注,更系统地思考,边听边理清头绪。这份导图很好地检验了我的学习成效。如果还无法画出图,说明对内容理解得不够。
“有书”也是很好的听课平台。同时,我们还可以听听演讲,比如TED和一些传奇人物的演讲,我最爱听JK罗琳、斯皮尔伯格、乔布斯等人的演讲。
《本领恐慌》作者王小平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五个字:志、道、谋、交、说。
这是一门很庞大、系统、精要、高超的学问。
排在第一的“志”意味着:意志力和志向。这是推动一切行为、方法、内容、语言、情绪等运作的根源。
排在第二的“道”意味着:道德和规律。道德有着极大的向心力,比如雷军创办的小米公司,最讲求“真诚和热爱”,其中真诚就是道德的力量。无信不立,更不可能有品牌。
“志”和“道”最容易被忽视,所以这里专门谈了谈。其他三点可以参看《本领恐慌》。
运用这五种思想,我可以很快转型到任何感兴趣的领域,同时写出相关主题的文章。
比如:
写作:《你恐惧写作,我提供视角》
策划:《热爱策划的人,是如何阅读和学习的?》
英语:《你渴望速成英语,我提供10年秘籍》
阅读:《斜杠青年最常用的20种阅读方法》
······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问,为什么我要讲这些经验教训,这会不会阻碍我的进步?若是对手知道了这些,会不会很快超过我(因为后面还有比赛)。
首先,上面讲的三点虽然重要,但已经是历史。
我们一定要省钱,但切勿省去思考和分享思想。分钱,钱会少;分思想,思想会壮大。热爱思考的人,是不太会受利益的影响的。
虽然我没什么钱,但是我还可以做思想上的慷慨者。只要我还能想清楚,写明白,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愿我的思想,能为您的思维导图之路,点燃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