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奴隶社会”推送了《读过1000本书后,我会推荐哪10本》阅读人数10W+,其中推荐的两本书我已果断列入书单。但是,作者在开头把《秘密》定位为思想垃圾是不是太草率了?再看评论,还好,有给《秘密》正名的。
如果我的床头还可以放书的话(床头已经放满了各种绘本),一定有《秘密》的位置。亲身体验告诉我吸引力法则真的存在。
一本有争议的书
一个同事听我聊《秘密》,说她一个土豪朋友不爱看书,但每天都要看这本书。
我把书推荐给我妈妈,她看完后要我再买两套《秘密三部曲》,一套送给姨妈,一套放在重庆老家看。
我还送给患病的大姑姐和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同事看过,并没有反馈。
的确是一本有争议的书,有的爱不释手,有的擦肩而过,有的嗤之以鼻,皆是缘。
吸引力法则
全书旨在揭示这个秘密——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简单地说,就是在你想着想要的事物时,你就会发出一个频率,并使该事物的能量依着那个频率振动,然后把它带来给你,即心想事成!
作者用物理学的原理,引用名人自述,诸多事例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证明吸引力法则的存在,并告诉读者如何运用这个法则改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财富水平……
书中指出,使用吸引力法则的基本步骤是要求、相信、接收。
要求——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当你心中清楚要什么的时候,这个步骤就已经完成。
相信——你的所言、所行、所思如同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一样。比如,你的愿望是中500万,那么,你现在的言谈举止、自我感觉和消费观念都应该与你已经拥有500万相匹配。这样,你就会发出一个频率,把你的愿望吸引而来。
接收——去感觉你的渴望实现时,你的感受。这种感觉越真实,越美好,就越会把你放到想要事物的频率上。
表面看,整个过程只要动动脑子就好,但是要做到真正相信和接收非常难,尤其当这个愿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比如刚才说到的,你想中500万,那么你要想象你中了500万会怎么样,不用再买打折货,不用货比三家,喜欢的通通拿下,学区房随便买(一线城市除外),说走就走的旅行分分钟搞定,老子就是有钱。
BUT!!!
我TM没中500万,还月光着呢,我自己都不相信有中500万的狗屎运,老子从来不买彩票,怎么去想象。
这就是关键,你的实际情况支撑不起你的愿望,做不到完全相信和接收,你不断犹豫、怀疑,当然实现不了愿望。
所以,我在运用吸引力法则时,从不要求中500万这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能够运用吸引力法则中500万的人,自我暗示能力得有多强大啊!
我知道一位大妈,我素未谋面的远房亲戚,很早就开始坚持不懈期期买彩票,最后真的中了500万。当时,我还不知道吸引力法则,但从家人的谈论中我能感受到她对彩票的强烈兴趣和渴望,很遗憾无法当面采访她的心路历程。
吸引力法则的要领
按照作者的介绍,在运用吸引力法则时,你根本不用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你只需要“假装”这个愿望已经实现,而这个假装越真实越好。同时,你还可以用感恩和让愿望可视化的方式来强化这种“假装”。
书中,在“金钱的秘密”一章(我怎么总是举和钱有关的例子,我是有多爱钱啊?)谈到《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费尔的经历:
杰克在自己年收入只有8000美元时,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一年内赚10美元的愿望,但是他完全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他说,他看不出有什么策略,有什么可能性,但他告诉自己“我要这样声明,我要这种自信,我要这么做,就好像它是真的一样”。他每天闭上眼睛,把目标视觉化,还把一张改成10万美元的纸钞巾在天花板上,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然后开始在脑海中视觉化拥有10万美元后的生活方式。30天过去了,没有任何进展,没有任何突破性的想法,也没有人给他更多的钱。但是,后来,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他当时已经写了一本书,他想如果能卖出40万本,就能赚到10万美元,接着他看到《国家询问报》,他想如果该报的读者知道他的书,一定有40万人会买,六周后他在做完一个演讲后有一位女士希望采访他,而她正是该报的记者。那一年他赚到了92327美元。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了芳芳以后,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被动理财年化收益7%的目标,去年因为股市中的收获,很轻松完成目标,可是随着股市和理财市场的疲软,单靠理财很难达到目标,于是我采用了吸引力法则——要求、相信、接收……
然后,灵感真的被我吸引而来。
我应该购入一种现在很便宜,但未来一定会大涨的产品,就像十年前的房子,1900点的A股一样。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纸白银。它曾经很疯狂,现在很悲催。当然黄金也可以,但是白银比黄金更敏感,涨跌幅度更大。
几年前我曾炒过一阵白银,后来贵金属市场低迷被我打入冷宫。今年年初白银价格不到3元。简直就是白菜价。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我重操旧业果断建仓定投,并随着行情分批加仓。当我写这段文字时,白银今年已经涨了50%。
吸引力法则的核心
很多人不能接受书中的内容,无外乎觉得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只要想一想就能变成现实是在痴人说梦,是在鼓励不劳而获。
这种认识只理解了一半,忽略了更重要的部分。
三年前,我所在的单位组织了一期半年脱产培训,通过笔试选拔学员。有半年时间只学习不工作太具诱惑,我告诉自己必须考上,并且想象着各种不用上班的美好画面,虽然报考的人很多,对手的实力不掌握,但我就是有信心,就觉得自己不可能考不上。
与此同时我全力以赴备考,拿出当年考英语四级的劲头(英语一直是我的短板,直到四级考了87.5),研究历次选拔考题,收集了所有相关资料,把工作以外的全部时间用于复习。我把复习资料、考试题型、答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做成攻略,不但自己考上了,还协助我的上司在后来的考试中过关。
这次如愿以偿很难讲是强烈的欲望所致,还是我的努力付出本身造就的。
但这就是《秘密》中隐藏的核心秘密——强烈的愿望必须伴有积极的行动,才会让你真正相信你的愿望必将达成。吸引力法则所吸引的不光是最终的愿望本身,更是有助于实现愿望的人、事和途径。你的付出越多,你相信的程度越深,你的愿望就越真实。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
别忽略了负面吸引
如果你做不到只靠意念就能实现愿望,就像通过想象就能500万一样,那么可以反过来使用吸引力法则,在行动的同时伴有对美好愿望的渴求与想象,而不要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感觉梦想太遥远,滋生负面的情绪,从而吸引负面的结果。
这种负面吸引,在体育赛事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记得20多年前的亚运会,承载太多国人期待的邓亚萍意外输给小山智丽,也是中国队第一次在亚运会上丢掉女单金牌。一个想赢怕输,一个一心求胜,在顶级比赛中不再是技术的较量,而是心理战。没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的选手往往能成为赛场上的黑马,越打越有气魄,越打越势不可挡。
生活中“怕什么来什么“的例子也不少。考试,老想着自己考不好怎么办,结果真的没考好;炒股,开始投得少没负担,眼看赚了钱不能自已,把积蓄全砸进去,接着开始吃不香睡不着,果真被套牢;就连打麻将也是这样,我回老家打麻将从来没有赢过,总是被七大姑八大姨嚣张的气焰秒杀,一上麻将桌气场瞬间为零。看了《秘密》以后,我终于直面人生——既然我的心理短板无法克服,输将是我麻将生涯永恒的主题。所以现在我都以带孩子为由远离麻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把《秘密》重新翻了一遍,单是看看书中的小例子,都会感受到积极的能量,看来我真的应该把它带在身边,随时提醒我保持美好的憧憬和积极的行动,尤其在我实施哈佛计划的当下。只要你想要,全世界都会联结起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