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路过一所小学,每天的人乌泱乌泱,步行都难通过。我低头小心翼翼地走着,又听到那个的声音,“孩子送下了,你起床吧,早餐是你爱吃的小凉菜和扬州炒饭,牛奶在微波炉里……”耐心、温柔、欢快地嘱咐电话那端的人。我听得入迷,差点追随着人家走了。
无独有偶。多年前,我所在的一家出版社每个月都出版一套30册的口袋书。书的内容大同小异,女主美出天际,男主俊朗多金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每个故事单独成册,30天30个不同故事。内容浅显,装帧简陋,很长一段时间我搞不懂这套书的读者对象是谁?谁会花那么多时间看这么没有营养的书?奇怪的是这套书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国内少量订单也在深圳这样的城市。
有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出版社找这套书。我从走廊路过,听到了他是为太太来买的。社里没有书,我把我的一套卖给了他,并约定每个月都可以来找我买书。这位先生就每个月固定时间来取书,从来没有推迟或者忘记过。先生能给太太这么费劲找到出版社来买书本来很少见。买这种整辑的爱情故事书就少之又少。每个月都记得太太的这点爱好,固定时间来取书真是绝版。以上两个例子是我亲身经历过的。第一个例子先生送完孩子就叫太太起床吃早餐不一定写了清单,转入日历,设置上学日提醒。第二个例子先生也不一定把每月取书设置成循环事件,放入OmniFocus。但我们感受到两个例子的共同处,一定是先生对太太浓浓的爱。因为有爱他们才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做得这么心甘情愿。因为有爱这个内在驱动力才会包容太太,想办法去满足太太的爱好。
反观自己,疫情期间还是后疫情期间,因为大型赛事活动还没有解封,甚至今年就无法举办赛事。一再延期的比赛对于本来就是跑渣的我理直气壮得躺床肥。看着体重噌噌地突破100,110斤……把运动的初心丢到爪哇国,晕头晕脑地把自己摆在了赛事站台选手的高度。
回想自己运动初心,不就是为了提高免疫力,减少过敏,睡眠好点吗。这些指标是越来越好了。我也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鬼吹下越跑越远,期待自己一点点去突破目标。从来没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要这么玩吗?我要的结果是什么?是要很少看朋友圈里点赞数吗?能有个晒朋友圈的爆款题材?都不是,只是想去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想清楚了好像有没有比赛和我没有多大关系。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还在每天跑五公里,做力量训练。我把锻炼本末倒置,参赛应该只是锻炼身体这个项目里的小浪花,不能为了追求小浪花这些外在动力而放弃了自己最重要的项目。
我身边大把的人每天晒早起、跑步、阅读、写文等,美名其曰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这些目标是你想要的还是你做给别人看的?孰不知,夜里熬夜,还要早起跑步危险性巨大。靠着意志力,朋友圈发圈鼓励自己跑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意志力会耗尽,面子殆尽,你会发现哪里有什么习惯养成,只有爱与不爱。
当你爱上TA,对TA有兴趣,自然而然会去想办法接近TA,而不是因为大家都说TA好,我就去接近TA,几天后,几个月后觉得高不可攀,放弃了。爱是动词,也一种能力,要自己真心爱上目标,达成目标,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