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真可以使人类意识单独的存在而摆脱肉体的消亡吗?
《黑镜》第三季第四集《永生》讲了在人类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人类可以凭借技术而将人的意识传输到虚拟云空间。
在那个虚拟的空间中,人们可以玩乐,可以心想事成的拥有任何东西,并且不会受伤不会疼痛。很多衰老或残疾的人,便凭借这个技术软件得以在虚拟空间中重新成为年轻的自己来享受乐趣。
这个技术还提供给人们一种选择,即在死亡时,可以选择执行”离世程序“,将意识永久地上传至云端,即可以年轻的肉体永久的存在于虚拟空间中,不老不死不灭亡。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永久地存在于云端程序中吗?
在《黑镜》中,女主最终选择和相爱的人一起以这样存在的方式相守于虚拟空间中,这似乎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是,暂且不论这种方式是否可以称其为“活着”或者“生命”,单就人性的自私与愚昧,真的可以和一个相爱的人在一个单调的空间中相守至永远吗?
在此,我想浅浅地聊聊生存的意义和死亡的本质。
毕加索曾说:一幅画配了框子,挂上墙就死掉了。
对人也同样,人类的一生都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过程,即人生就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状态。直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我们的人生才算是定型了,也才完成了进入到永恒的转变。
「二元人本论」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而「物理论」则认为人是单一的由具有功能的肉体组成的。
如若认同「物理论 」对人的界定,那么人死后意识的单独存在将是不可能的。而「二元人本论 」中的“灵魂”,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呢?
灵魂似乎与人类的认知意识有关,而自由意志的存在则是将有生命的人类与非生命体的石块区别开来。
叔本华认为“死亡本身对于主体来说只是在于意识消失的瞬间”,同时他还认为生命体是在大自然中得以延续--“我们的真实存在本质是通过无处不在和永恒存在的自然力体现出来,生物体并不因为死亡而遭受绝对的毁灭,而是继续存在于大自然,与它一并存在。”
窦文涛曾说过“任何一个人的死去都是‘我’的减少......你身边每死去一个人,这个人就带走了‘你’的一部分。因为什么是‘你’,你正是这些周围朋友社会关系集合,这是你嘛” 。
叔本华的论点同窦文涛所说的都在指向人的存在与周围人与物的关联,这种关联使得人的存在可以通过对周围世界产生影响力来证实自身的存在,同时这种影响的延续可以在个人的肉身消亡后持续存在。
在虚拟的云端,主体的「存在」不仅失去了肉体存在的空间性,而且意识的活动又缺乏和云端主观世界的相关联性--这种关联是指在社会活动或生产中人的创造价值。
因此,虚拟世界中的“人们”将以虚无的方式消亡着,看似一切都有,却又不具备创造和改变的能力和意义。
另一位哲学家海德格尔将自我存在的本质分为「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
海德格尔说,选择了自身和获得自身,这种人的存在可能性、存在方式,就是生存的本真状态,相反,失去自身的存在可能性和存在方式,就是生存的非本真状态。
而人存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方式,是基于个人对极端可能性死亡的畏惧和对基本存在食欲的追求来决定的。
因此,在虚拟云端世界,存在者将没有作为人对死亡的畏惧和对食物的欲望,也便不具备作为人存在的条件和意义。这样的「存在」也只是消亡的另一种方式。
当“真”不存在时,靠科技维持的”假“也便不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