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杨老师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后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于是又接着细读了熊培云老师的《自由在高处》。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曾经自己也是烦事缠身,灵魂得不到解脱,生活中也没有什么能够慰藉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别人说了算的,我时常因为一些往事而愤怒,是自己的无能,没有站在高处看待生活,熊老师的《自由在高处》让我们以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用与众不同的想法对待生活。如果我不想浪费光阴的话,唯有挣钱和读书才有用,才对以后的生活有意义。
大学时期一直处于迷茫时期,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高中时喜爱的阅读也忘却脑后了,大学的生活记忆中只有吃了睡,睡醒了再去吃,或者煲电话粥,没人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四年的大学生活因为我幼年时妈妈对我的严加管教而怀恨在心,所以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没有亲人的存在。我也忘却了爸爸离开大学校园时对我说:“这个学校还可以,好好学”。可是爸爸刚走没几天我就把嘱咐抛之脑后了,自己也没有努力去探索日后的成长之路,毕业10年后的今天我知道了大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人格,培养思维能力,锻炼与日后裨益终生的兴趣。如今快入不惑之年才想起爸爸的临别赠言,此时才体会到辜负了爸妈,辜负了自己的韶华,原来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知不觉中10年的光阴让我白白的浪费了,没有创造什么有用的价值,平时在媒体中看了太多成功者的感言和演讲,无比羡慕,后来发现过度的信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如知乎、抖音、快手、QQ、公众号,因为很多信息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关的,如朴景惠的入狱,马尔代夫的内乱。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放到互联网上,花了很多时间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奇闻异事,不是我混社会,而是社会混我。所以从自己做起,抵触无用信息,于是乎拔掉网线,关闭电视,阅读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或让自己在自然界中徜徉。因为我明白这样寂寥无意义的日子不能过太久,需要转瞬即逝,因为人得学会乐观积极的生活,化悲情为力量。
互联网和电视上的成功者无所不在,成功者所分享的人生毕竟是别人的人生,离我的生活太遥远,熊老师告诉我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我也没有必要去复制别人的人生,我只能尽量做最好的自己。回头想想失去自我的日子已经十几年了,人生苦短,不能从头再来,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妈妈,才是妻子。平时压抑自己的内心活着,放弃自己的需求,我自己在哪里呢?一度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妈妈和妻子,没有为自己的成长做点什么,也没有为含辛茹苦生养我的父母做点什么。如今父母年岁日渐增长, 两鬓斑白,只能时时叹息,恐惧子欲养而亲不在。
我在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不是我经历了多少困苦挫折,而是我终日忙碌,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最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在送往迎来中匆忙度过自己的半生。我不想日子越过越窘迫,内心越来越焦虑。其实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自己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坚强的活下来,而且开创了意义疗法,如果这一生只有孩子留在世间,那么这将是我的遗憾。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目光来看自己。现在害怕自己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邻居,害怕自己落后于亲戚姊妹,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柄。何时才能静心提升自己呢?自己预设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就看自己的行动了,不能当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假装自己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