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20年教龄和18年的育儿经验倾情回答此问题。
其实养孩子不见得要花很多,很多钱,但一定要花很多很多心思。
01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有人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好老师。
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许许多多的品质,但我认为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所以,今天我首先要和大家探讨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故事一: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点。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信。自信激励他们走向了成功。自信为什么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激励作用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的,它促使人们从情感、意识、行为方面接纳自己。
自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成就动机,激励自己去发挥特长,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关于自信的作用,在这里我不想夸夸其谈,我只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是三十多年前一个下午:一个9岁的小女孩趴在自家的窗台上写字,一个是“羊”,另一个是“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字绝对不是最难的。可是那个小女孩儿呢,就是不会写那俩字:刚开始是大姐教她写,不会;接着是二姐教,还是不会;最后是三姐教,仍然是不会写。
于是她们四个被爸爸骂哭了,四个人哭成一团。后来就换成爸爸来教,结果还是一样——不会写。整整一个下午那个小女孩儿楞是不会写“桥”和“羊”字。
那个小女孩儿哭了,哭得非常伤心:“我怎么就这么蠢啊,天底下没有比我更蠢的人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笨啊,我恨死我自己了!”
在家是这样,在学校也是如此。她的老师要留堂,也就是要把没有掌握生字的学生留下来写字,于是她就和班上另一位母亲是哑巴的女儿一起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后来连老师都不好意思了:“咳,你们两个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啊?我真的都不忍心留你们下来了,可是你们怎么就学不会呢?”
现在你应该知道那个小女孩是谁了吧,她,那个特愚蠢的小女孩就是我,就是我。
可是很多年来我一直在纳闷:当初的自己怎么就会那么愚蠢呢?
直到多年后的一天,我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解释“自信心的力量”时,我突然顿悟,困扰我多年的问题霎那间豁然开朗:原来那是因为自卑在作怪,那是因为我不自信。
事情是这样的:那时因为种种原因我被奶奶剃成了一个大光头,要知道我当时已经9岁了。我已经是一个稍微懂事的小姑娘了,但我却是一个光头女孩。
更为要命的是我的同桌却是一个高高大大的留级生,他什么都会,而我天天被老师留堂,他还天天叫我“小尼姑”。
于是,那时的我特别害怕读书,害怕同学异样的眼光,更害怕同学叫我“小尼姑”。所以我厌学,我逃学,姐姐们前脚送我进教室,我后脚就追出来哭:“姐姐,我不读书,姐姐,我要跟你回家!”
如此一来,我当然无心读书,我当然只能是班上那个最笨的学生了。
可是事情在第二学期就有了转机,为什么?因为我的头发长长了,再也没有人敢笑话我了,更没有人敢叫我“小尼姑”了,我不用自卑了,我也不会再自卑了。
我终于和其他同学一样有头发了,而不再是天天顶着一个大光头来上课了。第二学期,我就因为进步快,奖到了一本《新华字典》,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奖品,而在这之前我曾经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蠢、最笨的一个人,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也会有上台领奖的那一天。
从此鲜花与掌声就一直与我同行……
所以说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但也可能毁灭一个人。比如说我的自卑不是因为头发,而是别的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呢?那么我的人生也许就要改写。
应该说我曾经是不幸的,但我同时又是幸运的,可以说没有几个人能够遭遇像我这么离奇的事件,但这个事件也深深启发了我:对于一个人来说,自信心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当我多年后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总是不断地鼓励我的学生,给他们以信心,给他们以希望,一次次地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你的实力,相信自己一定行”,因为我不想再一次看见当年的自己。
所以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千万不能没有自信!天底下的所有人都可以不相信你,看不起你,但唯独你要一直相信你自己!你是最棒的,你能行!
02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不知道家长们是否注意到,凡是专注的孩子,他们的做事效率都特别高。在各种书籍或文献中也提到,专注是一个人成才的第一要素。因为关注的人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不会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干扰,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心无旁骛,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所以,他们把内耗的精力降到最低,使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最高。
比如,在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打扰,不干涉,哪怕是玩游戏。在我们家,孩子是可以玩游戏的,哪怕是中考前夕,哪怕是中考的当天,孩子也可以玩游戏,每天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因为傍晚的那一个小时,是我的锻炼时间,也是孩子的玩游戏时间。
为此,老公曾无数次和我抗议:孩子怎么可以玩游戏?孩子怎么可以上网?我反问:那时候我们家没有人,电脑开着,孩子怎么就不能玩游戏?家里不给玩,你能保证他不会去外面玩游戏吗?
几次争论的结果是,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只要时间掌控得好,即使是玩游戏,一样不会妨碍孩子的学习。对孩子来说,那是放松,那是锻炼手脑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游戏。
当然这前提是有监控,有时间限制。我一个小时跑步后回家,孩子就必须无条件地离开电脑,否则就取消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的游戏时间。
事实证明,我的方法不会错。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至少玩一个小时的游戏,不仅没有影响成绩,相反,小升初考试,他以学区(2万多人口)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初中;三年后中考,他以片区(5万左右人口)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县一中保送班。
孩子的老师也反馈,我们孩子是他这么多年来少见的,非常专注的孩子之一:上课坐得笔直,即使课堂上乱成一锅粥,他一样专心致志地做作业或者看书,丝毫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
因为从小我就给孩子灌输“我们互不干涉,各做各的事情”的观念——你做你的作业,我做我的事情,或备课或上网。你有问题,可以问我,但必须等我告一段落;我有话问你,也必须等你完成作业,中途时间,谁也不能干涉,否则后果自负。而不是像很多家长一样,一下送水,一下送水果,一下又干什么。
说白了,这不是关心,更不是爱护,而是简单粗暴的打断: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孩子的思路,孩子何来的高效率?何来的专注力?
所以,从孩子稍微懂事以后,我们就是这样互不干涉,本以为是省事,后来才知道,原来无形之中,我就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不影响,不干扰,不打断。
因为我在工作时间,也不喜欢被打扰,更不喜欢被打断。
03
我要说的第二个话题,给孩子立规矩,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家长给立的,但完成却要靠孩子和家长一起努力。
还是刚才的那个话题,玩游戏。
游戏不是不可以玩,而是要有前提条件,比如每天是一个小时,还是每周几个小时。在我们家,就是一天一个小时,多,不行;当然,我也不会少了这时间,除非当时没有网络。
有的家长就会说了,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能做到吗?我想说,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底气,就能做到。
我们家的孩子肯定能行,因为习惯成自然,他只要听到我进门的脚步声就会主动地起立,退出游戏页面。
去年年底,一个学生说来我们家玩电脑。因为之前的种种原因,我答应学生家长的。
约好是2个小时的,但学生想赖皮,想像在自己家一样靠蛮劲来拖延时间。但他忘记了,这是在我们家,立规矩的人是我。
一个多小时后,我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学生:10分钟后,他必须关电脑回家吃饭,否则以后就别想来我们家蹭网了,做人必须说话算话,当时的学生没有吭声。
我洗菜、切菜,途中我告诉学生: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如果等我把菜下锅,他还没关机的话,那我就直接切断电源。
等我把菜下锅,盖上锅盖,再次探头,学生已经乖乖地关机,阖上笔记本。
他边收拾电脑,边讪讪地说:“老师,我才没那么傻,等你切断电源,那样我之前的游戏就白玩了,过级就白费了。”
我才不管你什么级,什么钻。对我来说,时间到,就必须说到做到。
用学生的话来说,强行被切断电源,后果很严重,可是那是他自找的,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已经给他足够多的时间了。
为此,那家长特别崇拜我,说我有办法。因为在他们家,孩子从来就没听话过,这时间总是被无限地延长,再延长。
其实也不是我有办法,而是我给孩子足够的预期:先给孩子打预防针,再进行倒计时,最后即使是我强行切断电源,他也没话可说,对吧?是他不守规则,而不是我不讲理。
04
最后一点,我要说的是,如果可以尽量和孩子DIY各种美食。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和孩子的交往过程也是如此。让孩子参与其中,这就是最好的陪伴,这就是最大的乐趣。既拉近亲子关系,又可以让孩子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不是吹牛,从孩子5年级开始,我们母子俩DIY过不下20种美食,比如蛋糕,面包,披萨,蛋挞、寿司,冰淇淋,果冻,面条……,只要你能说出口的美食,几乎我们都尝试过。
不为别的,只为乐在其中,只为让孩子也体会是“家庭一员”的成就感。因为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就是一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他们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OK了。
其实,没有实践,没有切身的体会,孩子怎么会有责任感?又怎么知道付出不容易?又何谈知晓父母的艰辛?
正是通过一次次努力的尝试,才让孩子明白:看似再也普通不过的一样美食,都需要不断的尝试,实践,改进,才能最后成功,学习、做人何尝又不是如此?
小学三年时候,孩子的周记写得惨不忍睹,一篇周记100多个字,光光“然后”二字就用了68字,你可以想象有多差。
为此,孩子苦恼,而我看完周记之后,笑了,真的,没有指责,没有讽刺,只是笑了——笑孩子的简单,笑孩子的不会表达。
第二次的周记,我只是带孩子去同事家喝酒。事后我就问他:“昨天的你开心吗?你都吃了什么?你觉得哪个菜最好吃?”
结果,那次孩子的周记就得了史上第一个“优”。
第三次,我让孩子剥花生米,让他把这过程完整写出来,结果那周记就得了“优+星星”,全班最好的成绩。
从那以后,几乎每次周记,我都让孩子写他帮我做家务的过程。
孩子很不服气地说:”妈妈,你真聪明,每次都叫我帮你做事,还说这是帮我写周记。”我笑:“这样不是很好吗?你既帮妈妈做了家务,又可以写出‘优+星星’的好周记,一举两得呢。”
通过一次次的美食DIY和家务劳动,我让孩子都知道了:马克思说的话是真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只有让孩子真正参与劳动,孩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让人满意的作文。
教育孩子是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学习与努力,而在中国,家长是唯一不需要培训、学习就可以上岗的职业。
其实,做家长,真的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爱心与耐心,最最需要的是用心!
教育孩子,你用心了吗?
所以,只要你肯在孩子身上花心思,就未必要花很多钱,否则孩子不仅让你花钱多多,还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