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终点,也是起点。
正因为有死亡,所以活着的每一日才有其意义,就像不分胜负的比赛一定乏善可陈,没有终点的人生也必将混沌虚无。
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或早或晚,却无一人可免修。
苍茫宇宙间,人如蒲苇,无比渺小。不管生时是富贵还是贫穷,是智慧还是愚钝,是勇敢还是懦弱,是高尚还是卑鄙,没有谁可以提前预知自己离开的钟声会在何时敲响,可能是在几十年之后,也可能就在下一秒钟。
这世上有人寿终正寝,也有人英年早逝,所以不存在时长上的绝对平等,好人不一定长命百岁,坏人也可能颐养天年,所以也不存在理想中的因果轮回。
我们面对的从来只有自己内心的那张答卷而已——在生命最后的闪回时刻,你将如何评价自己的这一生,是无悔的、问心无愧的,还是抱憾的、心存不安的。
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害怕未知,害怕虚无,害怕孤独,害怕死得毫无价值,害怕被人遗忘,害怕再没有机会做想做的任何事。
但是害怕没有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认真过好眼前活着的每一日里这二十四小时的份额,用足这一世亿万分之一生而为人的机会,不让此生白白浪费。
向死而生,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才不至于悔恨自己虚度了年华,辜负了岁月。
要知道,我们当下所拥有的每一个今天,都是无数人曾无比渴望而永远到不了的明天,若能把每一日当做生命最后一日去过,人生的最后一日也将与平时的任何一日一样,安然自处,无所畏惧。
我从不信前生,也不期来世,我只活在此生此世,此时此刻。
死亡的终点线时刻在那里提醒着我,控制可以控制的,笑对无法掌控的。
一个人的死亡,对于他的至亲好友来说,必是一场灾难,那是一种暗夜行山路的痛苦体验。
因为他们是那般爱他、珍视他,在这唯一一世的缘分里,他们希望与他在这茫茫人世间,尽可能更长久的陪伴扶持、相亲相爱,不想这层层的羁绊就突然生生断了,连同心也被剜了一个此生再也无法愈合的口子。
离开的人或许万般不舍但终究解脱,被留下来的人却总有被弃之感,内心的荒凉漫天遍野。
人们失去至亲的痛楚竟是得不到哪怕半分宽慰的,世界已不再是那个世界了。走路是痛的,吃饭是痛的,看云云在哭泣,看树树在悲鸣,是那种钝钝的痛,一下又一下,却痛入肌肤、痛入骨髓,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即便理智告诉你,这世上本没有谁可以陪你走完全程,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朋友、爱人,再深的羁绊、再长的牵挂,有缘一起走完了某一段,等待你的终究是一场分离。
但每到午夜时分,心中仍会翻涌出成千上万次的悔恨,那么多再无可能诉说的诉说,那么多痛失机会陪伴的陪伴,那么多的到不了,放不下。
所以,趁活着,去爱吧。
在可以拥抱的时候用力拥抱,在想要亲吻的时候尽情亲吻,去告诉你在意的每一个人,你对他们的珍视与爱,在依然能够相伴的日子里,珍惜家人,也珍惜自己。
随着年纪增长,发现自己愈发胆小,再不似从前那样天不怕地不怕了,或许是逐渐领悟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或许是不忍爱我的人有万分之一的可能,要去体会那种切肤剜心之痛。
尝试在无限丰富人生体验的欲望和日复一日脚踏实地安稳的生活之间找平衡,开始理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箴言。对自己更负责,对家人更有担当,也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对自己这有且仅有一次之生命的尊重。
而一个人的死亡,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从历史和宇宙的维度里看,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芸芸众生,皆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论他身前曾是多么的功成名就,万人敬仰,到最后都将化为一抔黄土,一粒尘埃。今日他走了,尘归尘,土归土,明日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依旧转动。
然而,在这千万亿粒的尘埃里,却总有一些最终能化作天上的明星,永远的照亮身后一方天地。他们的光甚至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让素昧平生的后世人感受到灵魂的共鸣震颤,在某个瞬间与之产生跨越时空的联结,这样的联结有时甚至会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轨迹。
柏拉图的《裴多篇》中描述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超然赴死的洒脱与坦然,每读及此段,心中震撼无法言说,不禁泪目。邪恶无法战胜他,死亡亦不能打败他。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死亡从来不是终点,他即是那颗明星,他的光芒永垂不朽。两千多年以后,我站在这里,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光与热,犹如太阳。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死亡向来是一个忌讳的、不吉利的话题,但在我看来,其实我们从小就缺少关于生死观的引导与教育,死亡不该是一个可怕的、人人谈之变色的话题,或者说,难道我们不说,不看,不听,它就不存在了吗。
人活一世,最坏的结局一定不是死去,因为人固有一死,最坏的结局是在活的时候浑浑噩噩、犹如已死。
死亡,教会我们该如何生活。
那些能让后人们永远铭记不忘的光芒正是源自发自心底的善良,真诚,智慧与爱。虽你我同为蒲草,有些人却坚韧非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强大的精神力让他们不惧死亡,甚至享受死亡。肉身可毁,灵魂不灭。
在父亲的葬礼上,我引用过一段话:“人的一生,会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被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悄然离去;第三次,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此时,你才是真正的死去了,整个宇宙都将不再与你有关。”
我内心深深的知晓,我深爱的父亲其实从未离开。他的自律、乐观、坚忍、宽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一直指引我,照亮我,陪伴我,激励我。那一刻,我也在心中默默许下誓言,要替父亲去更多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去品尝,去体验,去探索,去热爱。
此生,愿你我永怀赤子之心,活时尽兴,去无所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