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益性人际关系」是Carl R. Rogers在《On Being a Person》里不断提到的一个词。
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他人成长。这样的关系让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每个人都能够独立做出个人选择和决定,成为自发的、具有独创性的学习者,发展出独立自主的人格。
它适用于任何场景——不论是父母和子女、伴侣、师生还是管理者与团队之间。
这样的关系前提在于,我们需要常常反思三个核心问题:
1.我能否学会不带防御面具地关心他人,让自己自由安全地去体验对另一个人的积极情感?
态度和情感往往是一段关系的核心,做到热情、关怀、喜欢、欣赏、尊重不是件易事,因为我们常常会对积极感情怀抱恐惧,从而逃避于一种事不关己的疏离感以及“职业化”的态度。
真实透明是一切积极关系的前提。
不管我们正在体验的情感是什么,我们的意识都应和它相匹配。
2.我能否持之以恒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与需要?
只有在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接纳他人。如果我们的接纳是有条件的,那么在我们不能充分接受的经验领域,对方就不能有所变化和成长。
所以,自我需要不断成长,学会在这些经验领域中接纳自己。
3.我能够与一个他人平等对话吗?我的既定概念是否会限制对方成为可能的那个人?
几乎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发现自己处于外在评判的奖励或惩罚的压力之中。Rogers认为,这种外部评价早已贯穿幼年到老年,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虽然具有某些社会作用,但长远来看,对个人成长并无益处。
助益性的人际关系应尽量远离判断和评价,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一种境界——
了解到评价的焦点和责任的核心都在于他自己,他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要由他自己来负起责任。
这样,他才不会被外部评价所负累,成为一个自由的、对自己负责的人。
而这种关系在我看来,最具有启示意义的一点,就是一个人能否创造一种促进他人独立成长的关系,取决于他自己的个人成长程度。
而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我想,这也是我选择教育事业的意义吧。)
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是自我成长并促进和帮助他人成长。
所以,就让我们痛快地玩儿自己,在这大世界里率真地走一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