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有个话题冲上了热搜:
“工作每天都不开心要不要辞职?”
高赞回答是:“工作本来就不是为了让你开心的,而是用来赚钱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秉持这样的观点:
要在职场里做个不动声色的人。 不要主动承担太多的责任;不在工作中寻找意义感;不和同事当朋友……
很多人总是告诉自己,所谓工作就是忍耐痛苦。
为了表现得更加成熟,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变得封闭。
却忽略了,没有人能完全脱离情绪的影响,也没有人能在内心充满焦虑、郁闷、孤独的状态下做好工作。
万事皆有灵,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决定了工作状态:
内心抵触,工作起来难免敷衍了事。
反而是学会给自己创造情绪价值,才能找回内心的能量,不被工作所累。
1.“80%的职场倦怠”,是因为缺乏情绪价值。
有人说:
“很多人工作干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情绪能量太低。”
很多时候,工作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倦怠,就是因为缺乏情绪价值: 把自己当作赚钱的机器,不去和身边的人建立任何关系;习惯了委屈和忍耐,让自己在工作中煎熬。
却忘了,人类是一种“情绪驱动”的动物。
如果我们每天上班时都不开心,就会潜移默化地觉得这一切毫无意义,从而导致工作状态越来越差,形成负向循环。
心理学上有一个“不值得定律”,是指: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无法带给自己幸福、快乐时,就容易敷衍了事,很难获得成就感。
要想找到好的状态,先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情绪价值。
当你真正在工作中感受到意义和快乐时,才能摆脱倦怠,拥有向上的动力。
2.要想摆脱“倦怠”,就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情绪价值。
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曾做过一组实验:
他对两组人分别进行采访,其中一组认为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毫无意义;
另一组人却把工作看作使命,并主动在工作中投入感情和敬意。
他发现,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但第二组人的幸福感却更高。
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影响。 职场非净土,每份工作都有它的不易。
若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消极懈怠,久而久之,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给自己注入更多能量,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好的状态。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杜根定律”,它指出:
“一个人能否胜任一件事,15%取决于智力,85%取决于态度。”
每个职场人都难免会经历倦怠期。
但情绪价值高的人,不会让自己颓丧太久。
而是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的工作赋予意义,把用来内耗和抱怨的时间,用来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工作中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头脑给我们自设的陷阱。
当你学会主动察觉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方能突破困境,改变现状。
3.工作越是难熬,越要给自己情绪价值。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成年人的情绪价值都是自己给的。与其苦寻他愈,不如自我治愈。”
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能否在工作中保持好的状态,往往决定了我们的幸福程度。
所以,身在职场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为自己创造情绪价值:
1. 用“兼职心态”去工作
你若转换想法,把上班当副业,把修炼专长当主业,就不会认为工作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场成长的机会。
当你学会用兼职心态去工作,学会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便能在繁杂的工作中找到意义,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2. 做“充电型”职场人
有人把职场人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消耗型,只涨工龄,不涨本事。
一种充电型,随着在职场摸爬滚打,无论是能力,还是认知,都得到极大提升。
其实,工作的本质就是利益互换:你想要赚钱,就要让自己值钱。
主动把自己打造成后者,在工作中投资、增值自己,如此才能给自己赚足情绪价值,越战越勇。
所以,与其羡慕别人升职加薪,不如潜心打磨自己的专长。
你的能力有多大,吃到的蛋糕就有多大。
3. 建立自己的“奖励机制”
芒格说:
“好的奖励机制能够提升效率,增加工作的积极性。”
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当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自认为该有的回报时,就容易对工作产生排斥。
但有时候,工作的好处,并不是短期就能够体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建立属于自己的“奖励机制”: 当你搞定一个客户时,就给自己买一个心仪已久的物品;
当你完成一个项目时,就给自己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让自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工作的好处,看见自己的每一分努力,告诉自己值得想要的一切。
去滋养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4.
很认同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无论当下你在经历什么,都要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要想不被工作所累,就要掌控情绪的主动权,不再盲目地被工作拉拽着前进;
就要安抚好身心,主动寻找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当你让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滋养和提升,便能提高效率,更好地为自己积蓄实力。
点个小赞,愿我们都能摆脱对工作消极的看法,打造正向的情绪,每天的工作,都能开心一点、满足一点、成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