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关于学习如何成功,你觉得最快的捷径在哪里?是不是读读传记,看看成功的人是怎么过来的?是不是应该学习、复制某个领域获得成功人士的经验?
这些或许能让我们了解别人是如何成功的,但是,这些可能不一定能让我们真正收获成功!因为如果我们过于关注成功者成功的过程,我们可能陷入了“幸存者偏差”的思维陷阱中。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提出来的,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瓦尔德在二战期间被要求帮助英国空军找到飞机上最常被子弹击中的区域,以便在那些地方覆盖装甲。但瓦尔德并没有统计返航飞机上的弹孔,而是建议在返航飞机都没有被击中的地方假装装甲。
理由其实很简单,这里英国空军就是陷入了“幸存者偏差”的思维,他们觉得只需要统计那些飞机上的弹孔,就能推测出敌机一般会攻击的区域,只要在这些容易攻击莫区域装上装甲就不容易被攻击了。
可惜,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能返航的飞机都是受到并不致命的攻击才能幸存。而那些没有飞回来的飞机正是因为被击中其他需要保护的位置(比如油箱)才没能返航,而这些部位已经再也没有机会被人看到。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全貌
现在社会上经常会有人持着“读书无用”的论调,煞有介事地把那些“没有好好读书,却能赚大钱”的例子挂在嘴边。确实,我们无法举出相反的例证进行反驳,因为,大多数没有好好上学而默默无闻,失魂落魄的人,不会出来为我们站台,来为这个论断反驳。
我们看的名人传记,都是他们成功的案例,就算其中的一些关于挫折的轶事,但也往往都嵌入一个关于成功的更大的故事里。很遗憾,那些失败的人,是不会出自传的,即使出了自传,又有谁会去看呢?
同样是男人,我们可能觉得是别人家的老婆更好,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而这个可笑的论断,也属于“幸存者偏差”。因为我们看到的别人家的老婆有很多,但能让我们这些“臭男人”记住的往往是那些温柔贤惠,优雅漂亮的少数人,而大多数的那部分,就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而且让我们记住的那些“别人家的老婆”,却并不是完整的,我们看到了她们的淡妆华服,而没有看到她们的睡衣素颜;我们看了她们的落落大方,却没机会见到她们叉腰数落自己老公的样子;这些都是她们的老公在下班后时常见到的样子。
所以说,眼见不一定为真,我们看到的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或者有机会被我们看到的东西。而那些东西的另一面,却是被人刻意隐藏或者无法被人看到了。
三个方法,避免“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虽然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但是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要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思维。
第一是建立“概率论”思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规律和概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一个事物的表现会趋于平均水平,也就是“均值回归”。因此,我们在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不应该盯着那些小概率的事件不放,而是应该以更宏观、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就如彩票的概率,我们都希望下一个抽中大乐透的是自己,殊不知,我们抽中的概率仅仅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分之一而已。
第二是避免陷入“简单逻辑”。惰性,是人类的基本属性,我们的大脑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条信息,所以大脑习惯用简单、省力的方式来运作。我们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地运用简单思维,也就是“简单逻辑”来解决问题。毕竟,这也是最节约大脑精力的方式。
不过,这样的“简单逻辑”也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英国空军就只考虑了那些回来的飞机上的弹孔,而这些却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得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同时也应该听听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不同角度来看看问题。
第三是学会拆分任务。人们脑海中的“幸存者偏差”,产生原因主要就是习惯了关注已经存在并出现在眼前的事物,我们更愿意相信“眼见为实”,而那些隐藏的信息和细节却被我们忽略掉了。
所以,我们需要把任务拆成几部分来完成,这样能让我们对任务的认识更加明确。在置顶目标的时候,把大目标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
(本文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