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有点忙,在公司加了班,到家之后差不多是7点钟,和孩子一起吃完饭,按照约定,我要带着他去一起跑步的,可是他却一脸的不高兴,嘴里还嘟哝着:“我不要跟你玩了,我讨厌你。“
我努力在检讨自己最近又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了,我知道最近因为工作,我下午下了班吃饭,吃完饭跑步,跑完步带他洗澡......似乎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
检视过之后,发现我的确是压缩了一段和他共同玩玩具的时光,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想跟妈妈玩,是因为妈妈最近太忙了,都没有跟你一起玩玩具吗?“
他不吭声,还是不理我,我当时有很多挫败感。
他依偎在爷爷的身边,眼巴巴地看着我不说话,我深知此时我不能发火,不如去跑步吧,跑步中再找应对方法。
我告知孩子,我要去跑步了,并问他你要不要一起去?
僵了好几分钟,他说:“我也要去跑步,但我要骑着滑板车。”
之后我们就愉快的在路上走着,我牵着他的手,他骑着滑板车,没有隔阂感。
2
在散步过程中,我们之间的气氛和和谐,于是我就开始了解他语言背后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了?
我蹲下来,静静的看着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最近太忙了,陪伴你的时间太少了,所以妈妈一回来你就发脾气,不喜欢妈妈了。”
他两眼直勾勾的看着我,点了点头。
“其实你特别想和妈妈在一起玩,只是嘴上说的不喜欢妈妈,对不对?”
紧接着看见他的头发一上一下的,说了:“嗯嗯。”。
当时我的内心就被温暖了,之前被孩子讨厌和嫌弃的语言所伤的心,瞬间对孩子说的话感动了。
后来之所以孩子还是跟过来了,其实是在为我和他之间的相处模式如何平衡想办法,他哭着求我关注,又用语言表达不要妈妈的意思,其实内心是矛盾的,他不知道该如何让妈妈又能运动,又能陪他玩玩具。
对于每个孩子来讲,父母都是全世界,他们把所有期待都放在我们身上,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期待,只能用生气的语言来赢得我们的关注。
“当孩子讲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人对这件事的感受本身做出回应。”这是出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的一句话,当孩子说不爱妈妈时,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不开心的感受,而不是针对这句话来指责孩子。
3
小丹前段时间给我讲了一件事:小丹的娘家距离自己家很远,每年她和孩子回去的次数不多,过年有一次回家,她正在洗衣服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个场景。
女儿和哥哥家的孩子,在台阶上蹦来蹦去的,并且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跳的更高。
此时妈妈回来了,就大声的说:“别蹦了,万一摔倒了怎么办?”
两个孩子根本当耳边风,继续开心的蹦来蹦去。
妈妈甩过去一句话:“这个孩子真不听话。”说完就径直的走过去了。
孩子跑过来跟她说:“妈妈,外婆说我不听话。”
此时我看到了区别,孩子对于外婆虽然有感情,但是毕竟不是特别经常和外婆在一起,就算外婆偶尔说她一句,她只会跟我抱怨一下,并不会因此对外婆说出:“我不喜欢你,不和你玩了”之类的话。
就像我们对陌生人可以永远客气,但因为对家人有太多期待,所以会无缘无故发脾气一样。正是因为关系亲密,才会有各种期待,孩子才会莫名奇妙的发。
4
明白孩子语言背后的究竟在说什么很重要,每当孩子说讨厌你,说不爱你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跟你说,我要和你一起玩,我要和你亲近。
《爱的五种语言》中有一种爱语,就是精心准备的时刻:特殊准备的时刻每一天抽出一段时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留给孩子,就像当初对待初恋那样的百分投入,这期间你们可以一起画画,一起玩玩具,其实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这段时间能够专注。
现在我每天上班之前都会跟孩子隆重的说再见,并且在晚上下班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少抽出10分钟时间和他一起玩玩具。
每当我用心做这些事时,我都能看到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幸福感,尽管偶尔还是会听见他说“不喜欢你了,或是不要跟你玩了,”这样的话,但我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我知道这是在表达在意和爱,此时是链接亲子关系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