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咱家决定慕名去一家知名餐馆用餐。停车场里停满了车,因为餐馆比较偏远,都是大老远过来吃饭的。我对做清洁的阿姨说了一句,新年好热闹啊。她对我说,是啊,我拿利是都拿了四五十封。餐馆的洗手间是搭建在外边空地上的临时单间。外面虽然下着小雨,但依然遮不住清洁阿姨的笑容满面。她干活显得特别地带劲,每每进出一位,立刻提着拖把去清洁地板。附近也没人监督她。
我对她的工作热情的来源产生了一点点思考。
本是家庭团聚之日,却依然能留在工作岗位中,可见生活不易。能干活如此积极,一方面是公司采取了固定的激励措施,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来自随机的顾客红包。
由万维钢老师解读一篇经济学人文章“让人上瘾的APP”中,提到一个实验证明:随机的奖赏机制会让人上瘾。
回到今天的事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顾客提供的红包数额是随机的,顾客给不给也是随机的。这样的奖赏对于清洁阿姨来说,比获得资金更让她觉得幸福的是:惊喜。
或许你会觉得我过度解读了阿姨的勤奋。但人性本来如此,想想我们今天发了朋友圈偶尔也会刷刷,看有多少个点赞啊,这就是随机奖赏。
我甚至有一个比较阴谋论的猜想,为什么西方的贴士那么盛行?是耶稣让他们乐善好施,还是在文化传承中默默地传递着这种激励手法。
那么,中国人平时不给小费,而为什么新年却能广发红包给陌生人呢?我想到两个方面:得失。
先说失。我们都有损失规避的心理,从手中拿走一张张现金,总是带来不快的感觉。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况的我国,大部分财富集中在皇权之中,所以更善于用权术表演,而不善于经济激励。
然而红包遮掩了金额和纸币,让我们在那个瞬间忘记了损失金钱带来的难受心理。这个心理用得炉火纯青的当属信用卡的发行者们,刷卡就是让我忘却给钱反馈的不快感,却获得巨大的消费愉悦感,也造就了无数的剁手族。
那我们得到什么呢?中华民族接近是全球智商最高的民族(《族群心智》),所以深谙交易的艺术。举个经典的例子,我们家乡很多人到了某些节日就必须要到寺庙里去“还神”,为什么要还呢?那是因为他们在之前向某某神仙借了些福气,现在得还上才行,连神仙都能做上交易,是不是特别精明的民族。
正因为聪明而富有远见,不仅能与现在的你做交易,我们还会与未来的你做交易。给一位陌生人一个红包,潜在的意思是为当下或者未来的回报做一个口头合同,或者用投资的品种说叫期权。一点点的投入,获得一个行使权,一个具有支配话语权的权利。真是赚翻了。
总结一句,损失已忘却,得到稳可期。红包成为了中国式小费时限性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