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是中国的一种稀有禽类品种。
在万千禽类中,比例低到几百万中才有一只。
按大类可分为中原农耕鸿鹄和草原游牧鸿鹄,各自又分为若干亚种。
两种鸿鹄远在2000+年前就发生了关系。
中原农耕鸿鹄早早建立了很多小国,拥有众多城池和广大的燕雀百姓;而草原游牧鸿鹄生存环境恶劣,经常带着同样饥渴的燕雀集体南下抢食。为此,中原的鸿鹄们没少伤脑筋。
混战几百年后,中原小国们统一成了一个叫“秦”的帝国。
首任鸿鹄皇帝是个实干型元首:
他派遣了猎鹰蒙恬军团,把占据河套平原的匈奴鸿鹄撵到300里开外;又发动几十万燕雀修了一道名为“长城”的篱笆,来阻挡匈奴鸿鹄南下;此外,他还兴修各种道路、陵墓、宫殿等超级工程,搞得下面的燕雀们苦不堪言;不久就累死在任上。
有只名叫陈胜的下等燕雀军官,因为下雨耽误了行军计划,为避免被送上军事法庭遭受极刑,索性打出了“我也要做鸿鹄”的旗号,和老乡吴广一起,教唆所在军团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
陈胜因此成了史上第一只基因突变成的鸿鹄。
(根据李开元教授的考证,他其实是贵族后裔)
在他的感召下,过去哪些被秦家鸿鹄们团灭的、拥有纯正高级王室血统的楚家鸿鹄后裔、赵家鸿鹄后裔、魏家鸿鹄后裔、韩家鸿鹄后裔等纷纷举起义旗,联手推翻了老秦家鸿鹄的统治。
经过四年内战,和陈胜一样燕雀出身的刘老四,也摇身一变成了鸿鹄,并在战争废墟上建立了汉帝国。
第一局:北方鸿鹄的短暂“胜利”
几乎同时,北方草原在匈奴大单于鸿鹄冒顿的组织下,联合众筹了个1.0版匈奴国家。
趁着南边鸿鹄搞内讧,他们把边界线往南移回到河套地区,并宣称“河套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大单于的土地!”并在边境上和中原燕雀军队发生了摩擦。
中原鸿鹄皇帝刘老四刚回老家嗨完歌,他的那首“大风起兮云飞扬”金曲正在搞全国发布会。回头一看:哟,这架势,都骑到朕头上了,还得了!果断带了20万大小燕雀军队,大冬天的跑到边境上讨说法。
匈奴掌权的冒顿也是个狠主儿,早已布好天罗地网,准备来个瓮中捉鳖。刘老四万万没想到,北边的冬天除了发如雪之外,还会冻掉趾掌;更没有想到自己会掉进对手圈套,被40万骑着马、绷着弓弦的骑士给包了饺子。
这个时候还翻脸明显有送死之嫌,好在搞谈判和外交关系,刘老四是相当6。他向冒顿老婆送了一堆礼物,让她吹了好一阵枕头风,签订认怂和约,大皇帝承诺尊重匈奴领土主权完整,并嫁公主到匈奴。骑士们这才让出一条道,放他们回家。
实际上在北方燕雀军团看来,这是他们首次跟中原燕雀军队间的遭遇战:草原上的骑手们打仗也就是互相射射箭,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原步兵,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看得见啃不动;刘老四的军队用扎营壁垒的阵地战,抵消了对手的机动性优势;此外,还有大批援兵正在赶来的路上......最后,能占便宜也不算吃亏。
至于中原鸿鹄,这一局算是输得裤子都当掉了。虽然签了和约还附赠了妹子,北方邻居还是时不时的来搞个骚扰,抢东西那更是家常便饭。
刘老四带着这口咽不下的气到了棺材里。
这仇,最终还得到他的重孙子来报。
第二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碾压
经过三代的努力,皇帝鸿鹄终于富得流油:
仓库里堆满粮食,串满铜钱的绳子都放到腐烂了,大街上到处都是马,这种在刘老四时代极稀缺的战略级交通工具,现在已经成了平常物件。一只平民燕雀要是参加聚会不骑马,还会被其他燕雀嘲笑:你马子呢?
It`s time for搞几场边境对匈自卫反击战了。
为了这事儿,刘老四的曾孙子、鸿鹄汉武帝早就在整军备战:
投诚过来的游牧燕雀被收编到骑兵部队;专门组织模仿北方骑兵的军队,并安排专业骑士专家来训练,就为一雪前耻。
战争爆发的初期,鸿鹄皇帝一心想一口吃个胖子,用诱饵和伏兵的方式来诱敌深入,结果不小心走漏了风声,匈奴鸿鹄的骑兵团在30万汉朝燕雀伏兵眼皮子底下溜走。
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顾不得两边是姻亲关系了。
但前几场仗都打得不咋地,第一场四万军队大败而归,折损率高达50%。
主要还是因为不熟悉对手。
游牧的匈奴燕雀骑兵们不像汉朝的农耕骑兵,草原上娱乐项目少,他们从小就喜欢玩骑马射击;而中原的农耕燕雀们是真不熟这玩意儿,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必须失败。
好在指挥战争的两位鸿鹄将军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年轻鸿鹄,读书少,没有受太多当时军事教科书上的教条主义影响。
在仔细研究匈奴燕雀们的套路后,他们研发出了一种高超的作战方式。
草原上的燕雀们虽然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是他们相对缺乏统一指挥,战场上随意性较强;中原燕雀们则从小被教育要懂规矩,忠君爱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能在战场上严格做到令行禁止。
远距离射击,汉朝燕雀们比不过草原燕雀们。
那就来近距离作战呗。
汉军燕雀们的神威开始展现了:
在战略上,以奇袭的方式阻断敌人的退路,缩小包围圈,并将作战距离缩小到对手的弓箭无法发力的范围,甚至不少搞夜袭;
在武器上,大胆放弃过去的弓箭,改用长戟来刺杀,在弓箭优势难以发挥的情况下,匈奴燕雀骑兵们的战斗指数急剧下降;
在战术上,以集体冲锋的形式,大规模冲击敌方军团,白刃肉搏战抵消了匈奴的单兵作战优势,不善于集体配合作战的匈奴反而处于被动。
此外,在时间节点上,重点选择在春夏季。因为草原上的牲畜都开始繁育后代,一如中原的“农忙”时节,一仗下来,匈奴燕雀们损失可谓痛不欲生。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
著名的鸿鹄将军李广,虽有天才般的射箭技能,但终归无法复制到每个士兵身上,打仗身先士卒,却落得个“李广难封”的结局。
还有另一位名将李陵,基于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甚至仅仅凭借5000名燕雀步兵,也能给匈奴军造成数以万计的杀伤,也是鸿鹄辈出时代的典范。可惜却输给了命运。
最终,在这一回合,南方的鸿鹄们完胜北方草原的鸿鹄,并将之驱赶、瓦解、降服。
第三局:北方鸿鹄逐渐反超中原鸿鹄
经过三国的分裂,中原重新统一到大晋帝国,位居上层的鸿鹄们生活太过安逸了,实在找不到可以娱乐的方式,干脆玩内战。
在一系列相互攻讦的战争之后,中原鸿鹄们已经变得精疲力尽,无力再战。而过去臣服于他们的游牧鸿鹄们开始重新抬头,并时刻准备颠覆前者。
被汉朝鸿鹄带领的燕雀军队击败后的匈奴鸿鹄们,一部分远走高飞,一部分内附,成为了还在保留形式上保留“大单于”头衔的、实际上无异于朝廷官员的身份。
在中原生活多年,这些来自北方草原的、还有东北森林和西部高原的鸿鹄们不仅参与了中原鸿鹄们之间的内战,也亲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外强中干,野心也在不断酝酿中蠢蠢欲动。
少数派的游牧北方鸿鹄们学会了各种组织技能和意识形态,开始中原化。
此时,一种革命性的新装备——马镫的出现,根本性改变了战争局面。
马镫发明后,骑兵的冲锋开始在战斗力指数上上明显比步兵要高好几个档次。
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马镫就像安全带,将骑兵牢牢绑定在马身上。过去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猛冲会因为惯性的原因使骑士有飞出去的风险,现在再不用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
学会了中原中央集权的北方游牧鸿鹄们,强硬指挥燕雀骑士们横冲直闯,无坚不摧。
在匈奴、鲜卑、羯、氐、羌系鸿鹄的轮番崛起壮大中,中原鸿鹄们死的死,被俘的被俘,最后只剩下个别逃难到江南,建立了南方小王国。
而这场北方鸿鹄和中原鸿鹄的战争还在继续进行。
第四局:南北鸿鹄的拉锯战和融合
江山代有鸿鹄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又经过数百年的交流融合,北方来的游牧鸿鹄和燕雀们已经完全中原化,并试图通过征服江南的鸿鹄和燕雀来证明自身的正统,从而上演了一轮又一轮你来我往的战争。
南方的鸿鹄们也不断涌现,希望能够光复中原,剿灭草原上来的异族政权。其中的巅峰是南朝宋的鸿鹄刘裕,他先后灭掉了南燕和后秦,收复了洛阳和长安,可惜天不假年,还未来得及统一中原,就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限叹惋。
最终,历史把接力棒交到了占据中原、融合继承了游牧鸿鹄和中原鸿鹄的北朝,再次完成了整个国家的统一,开创了空前的隋唐盛世。
说明:本文主要参考下方李硕老师的著作,是书可读性极强,知识点丰富且功力深厚,为陈苏镇教授评为“近些年来出来的各种军事著作中最有功力的一部。”敬请诸位读者悉知。
本期读书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李硕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
定价:59元
本期活动
在本条推文下方留言
并集赞第一名的同学
可获赠本书一本
注:至少需集赞50个以上
笔记作者:二里头单于,国立蛮夷大学历史系盗墓专业出身,现就职某互联网公司负责运营,博物馆发骚友,涂鸦爱好者,囤书几千部的重度藏书癖患者。
声 明
本文拒绝被收藏
欢迎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