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1·联系过往
前段时间男朋友出差,有两天没有给我打电话,然后我就开始不爽:为什么不联系我?难道一点都不关心我?第二天晚上我实在憋不住了就给他打了个电话,张口就先把他说一顿,然后我们就冷战了两天。
事后发现自己沟通确实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他没有给我打电话(事实),我感到很生气(感受),因为我想让他多关心我(期待)。我不应该一上来就先把他说一顿,说不定他真的有事在忙,而应该先问他这两天是不是很忙(事后得知,那两天他确实很忙)?然后再向他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期待,希望他多联系我,如果确实忙没有时间,可以发消息告诉我。另外,自己也可以主动打电话,而不只是要求对方打电话。
A2·今后,怎么用?
今后遇到矛盾时,先把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写下来,然后告诉对方我的期待。比如:如果今后和男朋友闹别扭了,不要上来就发火,现想想自己的感受(生气、难过?)和期待(被理解、支持、关心?),然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和期待。